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初期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论文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新技术 | |||
成果登记号: | 资源采集日期: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厦门大学 | 技术水平: | 国际领先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
评价日期: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产权转让 | 推广形式: | 产权转让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一、项目简介 我国的蔬菜生产和流通方式决定了必须有一种准确灵敏的农药残留的快速筛选方法,才能确保农残超标的蔬菜不会进入人们的餐桌。然而,可以实现快速筛选的酶抑制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存在问题,灵敏度高和准确度好的色谱法却无法进行快速测定。因此,研发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迫在眉睫。
在福建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厦门大学研发了一种可半定量、快速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和设备。新技术借鉴气相色谱法的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乙酸乙酯快速萃取样品中的农药,通过吸附剂对蔬菜萃取液进行净化,去除了其中的非有机磷农药的含磷共萃物和其它干扰物;萃取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挥干溶剂后将有机磷农药消解成磷酸根,并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另一部分挥干溶剂后将氨基甲酸酯碱解成甲胺,用荧光光度计检测;最后,由测到的吸光度和荧光强度分别计算出样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含量。和酶抑制法不同,本技术有净化步骤并且直接测定有机磷农药分子结构中的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分子结构中的氨基,从而使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下表比较了本技术和酶抑制法的性能指标。由表可见,本技术既有酶抑制法简单、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又有色谱法的灵敏、准确的优势,实现了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半定量快速检测。
![]() 总之,本技术可以替代目前常用的酶抑制法,用于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半定量快速检测,从而减少有毒蔬菜流入市场的机会,更好地保障人们食菜安全。
本技术已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的鉴定(闽科鉴字【2005】第143号),并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在福建省科技厅和发改委的支持下,正在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已具备推广条件。这是一项成熟技术,可实现工业生产。
适用于农贸市场和蔬菜生产基地,可以高灵敏、快速且准确地测定果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和仪器。
本技术的投产条件要求很低,所用试剂均为通用试剂,在市场即可购得;所需的设备非常简单,完全可以委托相关企业生产。其关键在于推广应用。
本技术的推广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常用的酶抑制率法的试剂成本为2元/样,按每天测定200个样品计算,试剂成本为400元。如采用本项目方法,则每天测定200个样品的试剂成本为120元,节约280元试剂成本。由于本项目方法的测定用时稍多于酶抑制率法,考虑在酶抑制率法的基础上增加一名检测人员,每日工资按50元计算,每天仍可节约230元。一个中等规模的检测站一年可节省约8万元资金。本项目成果具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可以通过专利授权和提供成套的检测试剂和附件,试剂包、一次性针筒式过滤器等产生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