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水权分配机制;合作社管理机制;合理水价机制;用水激励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1032018Y0005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陆良县水务局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201853ZK2115 | 评价单位: |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 ||
评价日期: | 2018.03.30 | 评价证书号: | 201853ZK2115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1、课题来源: 2014年6月5日汪洋副总理检查指导云南水利工作时,提出了“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体要求,随之水利部将云南省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作为全国试点,探索建立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机制创新模式。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2.1水权初始分配的过程也就是水权清晰界定的过程, 实现初始分配不仅有利于保障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是为水权交易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初始水权分配机制的确定完善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总量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红线的具体实践,也为下步水价形成机制、节水奖励机制提供了坚实依据,把粗放用水方式转变为精细用水管理方式,实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宏观政策落地生根。 2.2水价形成机制的建立是确保工程良性运转、引入的社会资本有合理收益、群众有承担水费能力的前提。 2.3 节水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培养群众水商品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促进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同时有奖有惩的机制体现了公平公正、权责对等的行政管理理念。 2.4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利于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本项目可以有效弥补政府投入不足,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开辟民间资本投资的新渠道,破解农田水利政府大包大揽、市场活力不足的问题。 2.5企业和农民合资共享的股份合作机制,为实现田间水利工程建成后“有人管、费能收、坏能修”,田间工程持续长久地发挥效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促进市场投资主体与分散农户间的有效合作,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社并全面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2.6工程管理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明晰了工程产权和管理责任主体,明确了把运行管理费用足额分摊到运行成本水价,在收取的水费中落实,在达不到运行成本水价初期或供水量不足特殊年份由政府补足运行维护费用,把过去政府全部出钱维护转变为少出钱、不出钱甚至盈余费用转为节水奖励基金。由于末端田间工程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这将倒逼国有工程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从而有利于保障国有工程的长效运行。 3、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对比其他项目,本项目推广应用的先进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促进农业节水,减少面源污染,节约的水资源可供其他项目使用;二是以合理的水价为核心,可保障所建工程费能收、坏能修、管护到位,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是大量减少政府对工程建设和后期管护运营资金的投入;四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农户能持续增收;五是提升了管水用水能力,将原本分散低效的用水管理改变为统一高效的管理方式,有效保障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六是做到了以权明责,权责对等,更加能够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有利于工程的正常维护和效益长期发挥。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目成功实施后,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试点成功经验推广工作,于2015年12月,及时研究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的意见》,针对试点在水权分配、水价改革、引入社会资本、群众参与、工程管护、节水减排等方面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改革经验提出全省推广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省水利厅根据本项目改革经验,组织编写了《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恨虎坝模式》推广教材,并在全省印发推广。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委、省政府于2015年12月12日至13日,在陆良县召开全省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推广现场会议,水利部于2016年1月4日至5日在项目区召开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汪洋副总理出席会议,充分肯定了本项目的经验成果,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在全省以及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由于各地地域、经济基础条件、群众认识水平的差异较大,恨虎坝模式的推广应用过程,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引入社会资本模式适宜在水资源紧缺、用水成本高、作物附加值高、土地集中流转、规模化经营的地区复制推广。二是在水资源丰富、用水成本低、产业基础薄弱、土地分散经营、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贫困地区和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偏远山区,可分区域、分类型合理确定引入社会资本的投资比例和参建范围,也可引入市场主体直接经营管理工程。 三是农业水价是支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核心和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