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乘客;自动识别系统;副驾驶;应用前景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初期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论文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新工艺 | |||
成果登记号: | 津20091431 | 资源采集日期: | 10-2-10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 技术水平: | 国内领先 | ||
评价证书号: | / | 评价单位: |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
评价日期: | 2009.07.16 | 评价证书号: | /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产权转让 | 推广形式: | 产权转让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梁先生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3865324/18977114118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课题来源与背景: “车内副驾驶位被动式乘客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是天津市科委自然基金项目,于2007年立项。项目编号:07JCYBJC18900。 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1)基于人体压力分布数据,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乘客的自动识别,为新一代汽车安全驾驶和乘客保护系统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2)实验共采集了426人的人体体压分布特征,实验人群涉及老年人、中年人、儿童等不同人群,性别包括男性及女性,确定了基于我国人口特征的座椅压力分布数据库。 (3)基于神经网络技术、模糊技术、遗传算法完成了乘客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精度达到95%。 技术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1)设计开发了基于人体压力分布的人体压力测试BPMS系统。 (2)基于人体压力分布数据,应用神经网络技术、模糊理论与遗传算法完成了对车内乘客模式的自动识别。 (3)研究了预警型智能安全带预紧及提醒功能的设计方案、实现方式等。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课题还处于研究初期,技术推广部门为汽车制造厂或零部件生产厂。研究内容无安全隐患。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应用于本校学生的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台架的检测系统的耐久性问题。 获奖情况:“预警型智能安全带系统研究”在2008年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高新区希望杯”创新成果竞赛(创意与策划类)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