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母弹射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航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自动航智能母弹射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上的航母弹射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弹簧复力弹射器、势能弹射器、燃气弹射器、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器、火箭助推弹射器、斜角弹射器等。而这几种弹射器均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蒸汽弹射器的缺陷:(1)维护成本大,U型密封条更换频繁而又十分麻烦,对材质要求高;(2)使用蒸汽弹射器成本大,效率低,配套设施多,系统烦琐,各个环节要求高;(3)需消耗大量淡水,美国曾为此考虑过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终因体积大效率低而取消。而电磁线圈弹射器与普通大型平板型直线电机不同,它不仅有复杂的强制冷却系统,而且在每一段的功能都不相同,所以电磁弹射器现只处于研制阶段。火箭助推弹射器在助推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而且成本高,用一次性的助推弹射器会让经济不强的国家畏而却步,多次重复使用的必须配快速打捞艇、验伤设备,其本身也要有定位系统等,最重要的是其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燃气弹射器实际上还只是进行讨论分析过,并未有大型实践的记载。势能弹射器缺点是需要建一个很大的坡面,运行时航母风阻力增大,隐形效果不好,更重要的是起飞频率低,影响其它设备使用,还需要配套大功率的升降机等。而目前弹簧复力弹射器而则是利用直线电机或储能机构把弹簧拉伸到储能位置,利用制动机构保持能量不释放,而工作时则利用控制系统断开制动机构,弹簧在复力下拉动动飞机加速,飞机在自身发动机及弹射器的合力下加速,初始工作冲程一般只有60米。不过遗憾的是这种弹射器不能直接把飞机弹射起飞,飞机必须在发动机的推力下滑行一段才能起飞。而且这种弹射器在实际研究中是把弹簧放置在开口的滑道里(内口带润滑油),目的是不让弹射器工作时不对周围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大功率弹簧对材料要求严格,试想一下这么大功率的弹簧在航母服役期间不更换,对材质要求是多么刻苛,即使是滑道,其精度也要求非常高。这种弹射器弹射飞机次数不高,因为它是靠储能机构完成储能的。这种弹射器初始时拉力非常大,飞行员会发生短时的晕厥现象。对飞机的机构强度也要求相当高。而工作末端拉力又非常小,关键时候不能助推起飞。
2、技术原理及指标、
本弹射器 弹簧组支架总高可设计为44米,是直立在夹板上的,夹板以下16米,夹板以上可28米,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装位置。智能航母弹射器是以弹簧组作为弹射力,采用电动减速机构,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的位置,能产生56吨的弹力。所产生的56吨弹力加上弹簧及弹簧组滑板车的自重46吨,能产生弹射力102吨。通过滑轮减力为51吨,弹射距离为45米。智能航母弹射器避免了以前弹射到最末端的时候弹射无力现象,智能航母弹射器是由上向下至末端,起点的弹射力量为28吨至飞机起飞后最末端最小弹射力量还可达到16吨,所以到末端也能保证有足够的弹射力,也可以通过PLC控制为恒速。最重要的一点是,航母飞机可以离弹射器10米远的距离全速跑过来,飞机在10米远的距离可以提速60-80公里时速,有了这样的速度可以减少对飞机的撞击感和飞行员晕厥感,前轮压到夹板上的飞机弹射踏板,弹射滑车在甲板平面快速滑行,弹性缓冲装置挂住飞机前轮主轴支架使飞机急加速,6道自动控制抱闸速度可控。弹性缓冲装置可以让飞机没有撞击感,从而避免了飞行员发生短时晕厥的现象,这样飞机很轻松的起飞,飞行员也不会晕厥。本发明由PLC编程触摸屏操作,又克服了材料难买,成本高, 配件难加工,原有用人多,操作复杂,制造麻烦,弹簧复力工作末端拉力非常小弹射缺点。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可以保障航母全天候起飞作战能力,不受恶劣天气限制;可以起飞固定翼预警机,大幅减少起飞距离;舰载机起飞时,不必减轻起飞重量,而减少载弹量、载油量、使舰载机发挥出正常作战性能;节约舰载机起飞燃料。航母弹射器弹射力大小可调. 速度可调,缓冲力可调,安全系数高,自动化程度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