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脉动热管;船舶;废热利用;热电转换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3482018J0045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大连海事大学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 | |||
评价日期: | 2018.01.19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孵化基地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3394012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1、攻克的关键技术 (1)掌握表面浸润性等相关因素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建立脉动热管传热极限模型,可对脉动热管传热极限进行估算; (2)建立了液态金属与固体表面之间界面热阻理论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计算液态金属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界面热阻,并揭示了液态金属润湿性、固体表面形貌和外界压力对液态金属与铜表面之间界面热阻的影响规律。 (3)基于高效脉动热管、高效界面传热技术以及热电转换技术成功研制船舶余热回收装置,并掌握相关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 2、取得的主要成果 (1)基于表面改性以及纳米流体研制高效脉动热管,其导热系数可达18500W/mk; (2)提出通过铜颗粒对液态金属进行改性,可使界面导热系数显著提升,界面热阻明显降低,可达1.164±0.481mm2K/W; (3)基于高效脉动热管、高效界面传热技术以及热电转换技术研制船舶余热回收装置1 台,其转换效率可达5.62%。 3、创新点 (1)首次基于表面改性以及纳米流体研制高效脉动热管;(2)提出一种基于激光闪射法的膏状物材料导热系数及界面热阻测量方法,克服了激光闪射法无法测量膏状物材料导热系数和界面热阻的缺陷。(3)首次提出通过高效脉动热管提高热电转换效率并应用于船舶余热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