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机械制造与装备 » 运输装备制造

船舶柴油机低排放与噪声抑制协同控制技术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排放与噪声;协同控制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360-18-2A041070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3-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哈尔滨工程大学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评价单位: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评价日期: 2018.07.08 评价证书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1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孵化基地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394012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本项目突破了船舶柴油机排放噪声一体化设计技术、低温催化剂制备技术、燃油喷射与排气协同控制技术、混合器设计和评价技术、先进控制与测试等关键技术,目前该项目技术已被多家单位采用。该技术可以同时降低柴油机的NOx排放和排气噪声,并且背压满足使用要求,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社会效益。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课题支持下,通过自主研发,取得了以下创新性研究成果:   (1)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压力波理论的循环喷油量修正方法,显著提高了喷油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发明了高速电磁执行器,显著提高了驱动能力和动态响应速度;发明了大喷油量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升程和定时可灵活调节的液压排气机构;通过高压燃油喷射与排气正时的柔性控制,有效降低了NOx排放与噪声。   (2)利用净化载体细小通道的低频噪声非线性抑制与高频吸收特性,结合流声耦合效应,研发了排气净化消声一体化装置。   (3)提出了超声与分步浸渍法制备低温脱硝复合催化剂方法,发明了一种低温催化剂,有效提高了低排气温度下的NOx转化效率;发明了高效低阻混合器,具有氨气混合均匀度高、阻力损失小的特点。   (4)提出了在线反馈、基于预测模型的尿素喷射控制策略,实现了NOx高转化率及全寿命周期的精确控制;建立了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的在线测试方法,解决了信号失真难题,实现了NOx的快速、精确测量。
成果名称: 船舶柴油机低排放与噪声抑制协同控制技术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排放与噪声;协同控制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装备制造
二级分类名称: 运输装备制造 三级分类名称: 水路运输装备
研究起止时间: 2010.01 至2018.07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科分类2: 610.30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TB535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51109049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6442.00 评价单位: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8.07.08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推荐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360-18-2A041070
成果简介:   本项目突破了船舶柴油机排放噪声一体化设计技术、低温催化剂制备技术、燃油喷射与排气协同控制技术、混合器设计和评价技术、先进控制与测试等关键技术,目前该项目技术已被多家单位采用。该技术可以同时降低柴油机的NOx排放和排气噪声,并且背压满足使用要求,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社会效益。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课题支持下,通过自主研发,取得了以下创新性研究成果:   (1)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压力波理论的循环喷油量修正方法,显著提高了喷油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发明了高速电磁执行器,显著提高了驱动能力和动态响应速度;发明了大喷油量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升程和定时可灵活调节的液压排气机构;通过高压燃油喷射与排气正时的柔性控制,有效降低了NOx排放与噪声。   (2)利用净化载体细小通道的低频噪声非线性抑制与高频吸收特性,结合流声耦合效应,研发了排气净化消声一体化装置。   (3)提出了超声与分步浸渍法制备低温脱硝复合催化剂方法,发明了一种低温催化剂,有效提高了低排气温度下的NOx转化效率;发明了高效低阻混合器,具有氨气混合均匀度高、阻力损失小的特点。   (4)提出了在线反馈、基于预测模型的尿素喷射控制策略,实现了NOx高转化率及全寿命周期的精确控制;建立了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的在线测试方法,解决了信号失真难题,实现了NOx的快速、精确测量。
联系人: 范立云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7-10
联系人email: fanliyun@hrbeu.edu.cn 单位代码: 92300020
邮政编码222: 150001 联系人电话: 15124588186;0451-82568316
单位传真: 0451-82531768 单位通讯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451-82519414
转让收入(万元): 10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已转让企业数(个): 1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范立云;李新辉;刘娅琼;徐贝贝;白云;肖友洪;田新娜;吴恒亮;沈飞翔;李晓波;季振林;靳国永;董国君;杨晓涛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3-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