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浮式海洋结构;时变可靠性;智能监测预警;锚泊系统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津20180593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8-10-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天津大学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津科成鉴字PJ[2018]072号 | 评价单位: | 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 | ||
评价日期: | 2018.05.06 | 评价证书号: | 津科成鉴字PJ[2018]072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孵化基地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3394012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天津大学余建星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浮式海洋油气结构可靠性优化及监测预警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丰厚的科研成果。该课题组自2008年5月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FLNG/FLPG、FDPSO浮式装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下达的科研任务。 项目提出了浮式海洋油气结构(腐蚀、疲劳)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揭示了深海工程结构腐蚀损伤机理,提出了基于时变可靠指标的浮式结构动态维修方法,延长安全寿命,为结构安全保障和控制提供指导;提出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新型浮式结构设计方案及锚泊系统组的优化方案,减少操作时间和造价,提高结构强度;首次实现了海况、结构和系泊的在线同步监测,集合监测预警数据库,开发了快速预报方法,预报结果准确度在95%以上,缩短了计算时间,降低了操作门槛,开发了装配载优化软件,有效降低系泊力5%,使其能够智能抵御台风等恶劣海况。其主要创新点如下: (1) 首次提出了浮式结构系统时变(腐蚀、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对新型浮式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动态维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 建立了复杂荷载下新型浮式结构及锚泊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结构安全,具有创新性。 (3) 研发了浮式海洋结构的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数据同步实时采集,实现了系统的快速预报和配载优化,对浮式结构的全寿命周期完整性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该成果已经在“海洋石油111”、“海洋石油112”等12个海上浮式结构上得到成功应用,为安全生产、预知性维修和恶劣环境应急预案提供数据支撑。研究成果还可推广应用于海上浮动核电站、军用浮式结构、海洋能源开发等结构的时变可靠性优化及智能监测预警。指导拟建、在建和已服役浮式海洋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监测维护,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