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轻型客车;车身;尺寸工程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713407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 | |||
评价日期: | 2017.10.16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孵化基地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3394012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柳科计字〔 2015 〕第 20 号文件下达的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轻型客车车身尺寸工程控制技术研究 ”,由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承担完成,合同编号为2015A030501,该项目旨在解决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全新开发的S100客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所涉及的尺寸工程技术问题。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市道路不断延伸,城乡增开公交线路,这些因素的叠加促进了轻型客车新的需求,给轻型客车企业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市场前景被众多的企业寄予厚望。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通过本项目实施,完成项目全部工作内容,并提交了相应的交付物,并完成达到各项合同指标,达到合同要求。 1、申请受理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 2、降低零件制造综合成本约12.1%,整车车身的关键控制点的尺寸合格率达93.9%。 3、通过自主设计多级零部件装配偏差融合的自适应工艺工装设计技术,整车关键尺寸稳定性达到CII=7.5mm,降低工装制造成本约14.6%。 4、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装备一套,专利名称为:一种车门检测装置(ZL201710667007.2)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提出了非全序大零件偏差仿真与分析技术,针对非全序大零件易于变形,且偏差传递规律复杂,且对各影响因素影响敏感,提出了新的定位方案和偏差分析方法,解决非全序大零件的偏差预测与分析问题;(2)提出了基于多级零件偏差传递的柔性工艺工装设计技术,针对轻型客车车身装配零件多,工位少整体变形大,开发大尺寸柔性工装,解决大尺寸零部件多级装配偏差的制造质量控制问题;(3)提出了大尺寸轻型客车车身多步测量新方法,根据轻型客车车身大,常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整体尺寸的难题,开发基于基准变换的车身多步测量新方法,提出低成本条件下大尺寸车身精确测量的新工艺。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轻型客车车身尺寸相对较大,非承载式车身设计制造过程面临另建大易变形、装备工艺相对复杂、单件制造工艺复杂、大尺寸零部件和整车的测量手段有限等问题。本项目主要通过公差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根据轻型客车的特点对整车和零部件公差方案精确的系统设计,根据轻型客车的制造工艺和产品特点研究工装对产品装配精度的误差传递规律,对工装进行精益设计,以及对零部件和整车的测量方案的优化设计,为轻型客车的车身制造质量的控制提供新的规范、方法和工具手段,为提高整车产品的质量提供保障。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项目推动柳州地区轻型客车进一步发展,弥补柳州地区汽车产业产品结构不足的问题,带动广西零部件配套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课题研发,培养轻型客车尺寸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通过各级供应商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提升柳州地区轻型客车制造业的研发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六、历年获奖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