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电动车;B柱;接头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713477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
评价日期: | 2017.01.25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孵化基地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3394012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现有技术:一般两座电动车B柱下部接头处结构较为简单,且后摆臂安装位置较靠近该区域,存扭整车扭转刚度不足、接头处Y向搭接强度不足、焊接时焊点易打偏、后摆臂静刚度不足、B柱下部密封不良、整车重量过高的问题。技术创新点:本专利采用新设计的电动车B柱接头(包括后轮罩外板、后轮罩前连接板、门槛内板、后大梁、后摆臂支架、后轮罩内板和后地板横梁连接件,后轮罩外板与后轮罩前连接板固定连接,门槛内板设置在后轮罩前连接板外侧边缘,后轮罩内板垂直设置在后轮罩前连接板上部,后地板横梁连接件设置在后地板横梁上,门槛内板与后大梁之间设有后护板连接板,后护板连接板分别与门槛内板和后大梁固定连接,后摆臂支架设置在后大梁上),该技术已经在新项目的某款车型上使用,对整车的白车身扭转刚度、后悬挂与车身连接处的静刚度和动刚度提高都有较大的贡献;使得B柱下部接头处Y向搭接强度提升,同时Y方向走向的加强筋还能起到了焊接导向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白车身的抗扭刚度及使用耐久性,提高了车身质量。同时还能提高B柱下部接头处侧围、车架及地板之间的搭接处刷胶操作方便性、刷胶质量,改善了整车密封性;降低了整车重量,提高了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本专利针对传统车架结构进行改进,通过以下结构进行优化:a.设计新型的后角板和后护板连接板连接结构,并在后护板连接板上增加Y走向的加强筋;b.设计新型支撑杆结构降低后摆臂支架的高度,并在支撑杆上增加Z向加强筋,同时后大梁相应位置配合做反向加强筋;c.接头处做成喇叭状结构,同时接头处与后地板横梁一以及后地板横梁一连接件形成双层腔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