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机械制造与装备 » 自动控制、计算机制造

基于邮政物流的邮件实时监控技术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RFID;车辆调度优化;可视化实时监控;集成系统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9612018Y1018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西安邮电大学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验证字[2013]第264号 评价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13.07.05 评价证书号: 验证字[2013]第264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课题来源与背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09年建成的“给据邮件跟踪查询系统”于2011年起在全国实施。该系统基于RFID技术实现了非给据邮件的时限信息采集,对函件在作业流程各环节的时限状态进行“可视化”跟踪监控,但对运输途中的邮件状态存在监控盲区。本项目采用GPS技术和3G技术,结合邮政企业已有的条码系统以及对车辆的监控,实现运输途中邮件状态跟踪。系统采用信息系统集成的架构和技术,提出了适合国内邮件实时监控的技术和方案。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采用RFID标签封发邮件总包,与现有时限系统集成,实现给据邮件在生产过程的监控,改善目前国内给据邮件只限于在处理场所内监控的不足。   (2)针对目前邮运车辆监控及调度存在沿途交接点必须经过,而且有时限要求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历史数据,建立邮运作业调度模型,并实现相关算法。   (3)在分析目前邮运车辆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及对邮件转运未来发展预计的基础上,根据邮运路线相对固定的特点,提出在运输车辆中使用RFID标签,在交接点采用RFID门禁系统,对出入的车辆和邮包进行监控,在邮车内使用GPS和3G通信系统车辆进行可视化监控和准确定位。   (4)在系统分析给据邮件生产、运输环节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算法实现对车辆的智能调度,并采用RFID技术、GPS技术、3G通信技术实现对邮车和邮包的可视化监控。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给据邮件生产过程中RFID总包融合应用。根据给据邮件生产的特点,以特快专递为例,分析现有生产过程的业务流程,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邮件总包与现有条码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给据邮件在进口、转口、出口生产过程中信息流的管理和集成,有效解决了给据邮件在运输环节的实时监控。   (2)邮件运输车辆调度优化模型。根据邮路作业计划、邮件运输车辆的实际情况,结合智能计算中的群智能算法,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建立了邮件运输车辆调度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在邮运调度工作中的有效性,实现邮运调度的智能化。   (3)给据邮件可视化实时监控。基于GPS、GIS、3G通信系统,实现给据邮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实时监控,通过在沿途交接点设置RFID读卡器,既实现了邮件总包信息流的获取,同时也对邮运车辆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结合陕西省邮运管理的具体情况,实现了邮运作业仿真系统,并对系统GUI进行了测试。   (4)多技术融合的给据邮件生产全过程集成模式研究。基于邮件生产过程RFID总包与给据邮件条码系统融合、邮运车辆智能调度优化模型、给据邮件可视化实施监控系统,结合SOA、Webservice、BPEL语言,对给据邮件的信息集成管理模式进行总体设计和研究,最后构建了基于SOA的邮件物流运输系统和基于BPEL给据邮件业务流程集成系统。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研究形成的系统方案,符合邮件处理和邮政物流的实际情况,项目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对邮政企业甚至物流快递行业的邮件监控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邮件实时监控问题。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对提高邮件的传输速率,提升邮政企业的普遍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智能算法在邮件运输车辆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车辆的行驶距离,减少运输成本,降低人民群众的用邮成本;系统方案符合邮件处理和邮政物流的实际情况,对邮政企业甚至物流快递行业的邮件监控具有实际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邮件实时监控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服务质量。但是,项目只针对了正常处理的给据邮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并没有涉及,针对所有给据邮件的信息集成模式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成果名称: 基于邮政物流的邮件实时监控技术研究 关键词: RFID;车辆调度优化;可视化实时监控;集成系统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装备制造
二级分类名称: 自动控制、计算机制造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2.01 至2013.06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西安邮电大学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2012KW-03-02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4.00 评价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3.07.05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验证字[2013]第264号 推荐单位: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9612018Y1018
成果简介:   课题来源与背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09年建成的“给据邮件跟踪查询系统”于2011年起在全国实施。该系统基于RFID技术实现了非给据邮件的时限信息采集,对函件在作业流程各环节的时限状态进行“可视化”跟踪监控,但对运输途中的邮件状态存在监控盲区。本项目采用GPS技术和3G技术,结合邮政企业已有的条码系统以及对车辆的监控,实现运输途中邮件状态跟踪。系统采用信息系统集成的架构和技术,提出了适合国内邮件实时监控的技术和方案。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采用RFID标签封发邮件总包,与现有时限系统集成,实现给据邮件在生产过程的监控,改善目前国内给据邮件只限于在处理场所内监控的不足。   (2)针对目前邮运车辆监控及调度存在沿途交接点必须经过,而且有时限要求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历史数据,建立邮运作业调度模型,并实现相关算法。   (3)在分析目前邮运车辆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及对邮件转运未来发展预计的基础上,根据邮运路线相对固定的特点,提出在运输车辆中使用RFID标签,在交接点采用RFID门禁系统,对出入的车辆和邮包进行监控,在邮车内使用GPS和3G通信系统车辆进行可视化监控和准确定位。   (4)在系统分析给据邮件生产、运输环节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算法实现对车辆的智能调度,并采用RFID技术、GPS技术、3G通信技术实现对邮车和邮包的可视化监控。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给据邮件生产过程中RFID总包融合应用。根据给据邮件生产的特点,以特快专递为例,分析现有生产过程的业务流程,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邮件总包与现有条码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给据邮件在进口、转口、出口生产过程中信息流的管理和集成,有效解决了给据邮件在运输环节的实时监控。   (2)邮件运输车辆调度优化模型。根据邮路作业计划、邮件运输车辆的实际情况,结合智能计算中的群智能算法,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建立了邮件运输车辆调度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在邮运调度工作中的有效性,实现邮运调度的智能化。   (3)给据邮件可视化实时监控。基于GPS、GIS、3G通信系统,实现给据邮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实时监控,通过在沿途交接点设置RFID读卡器,既实现了邮件总包信息流的获取,同时也对邮运车辆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结合陕西省邮运管理的具体情况,实现了邮运作业仿真系统,并对系统GUI进行了测试。   (4)多技术融合的给据邮件生产全过程集成模式研究。基于邮件生产过程RFID总包与给据邮件条码系统融合、邮运车辆智能调度优化模型、给据邮件可视化实施监控系统,结合SOA、Webservice、BPEL语言,对给据邮件的信息集成管理模式进行总体设计和研究,最后构建了基于SOA的邮件物流运输系统和基于BPEL给据邮件业务流程集成系统。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研究形成的系统方案,符合邮件处理和邮政物流的实际情况,项目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对邮政企业甚至物流快递行业的邮件监控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邮件实时监控问题。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对提高邮件的传输速率,提升邮政企业的普遍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智能算法在邮件运输车辆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车辆的行驶距离,减少运输成本,降低人民群众的用邮成本;系统方案符合邮件处理和邮政物流的实际情况,对邮政企业甚至物流快递行业的邮件监控具有实际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邮件实时监控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服务质量。但是,项目只针对了正常处理的给据邮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并没有涉及,针对所有给据邮件的信息集成模式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联系人: 左拉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9-27
联系人email: kjc@xupt.edu.cn 单位代码: 96103423
邮政编码222: 710061 联系人电话: 029-88166097
单位传真: 029-88166097 单位通讯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29-88166097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李鹏飞;毋建宏;姬睿;樊相宇;高华;魏笑笑;杨象驰;张明杰;王新勇;王婵;刘明源;邢晶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