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初期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论文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新技术 | |||
成果登记号: | 资源采集日期: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技术水平: | 国际领先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
评价日期: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其他 | 推广形式: | 其他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一、项目简介 本工艺已申请国家专利(申请号200910112479.7)。属环保、清洁生产工艺,镀液中不含CN-,采用新型的络合剂;镀层为光亮的紫铜色,与基体有良好结合力;适合于钢铁、黄铜基体上的预镀。 主要技术指标:1.具有高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100%), 电流效率80%~95%, 镀层致密光亮;2. 镀液具有活化钢铁表面且不发生铜置换的特点,保证镀层具有优良的结合力. 钢铁(管)件经预镀铜、酸铜、镍、铬电镀后,(1).于200℃、1小时烘烤、自然冷却至室温后,不发生起皮现象;(2). 用锤子击打管件至呈扁平状,无发现起皮现象;3. 镀液抗Fe3+、Fe2+、Sn2+、Zn2+污染金属总容许量高达1 g/L以上. 镀液中存在这些杂质时,仅发现浑浊现象,循环过滤后仍可正常生产,镀层质量不受影响;4. 采用本工艺,可以一步取代氰化镀铜和焦磷酸盐镀铜两道工序;工艺流程与原生产流程一致即: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化(活化、抛光)→电镀。 实现中试和连续生产一年. 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电镀生产加工企业。连续生产时,工艺成本与氰化预镀铜的相当。有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