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初期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论文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新技术 | |||
成果登记号: | 资源采集日期: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厦门大学 | 技术水平: | 国际领先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
评价日期: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技术入股 | 推广形式: | 合作开发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孵化基地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3394012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一、项目简介 富锂三元镍钴锰基材料由于其高容量、高安全性、低成本等突出优点必将成为商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一员,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目前已有多家国际及国内企业种在进行该材料的产业化。
本项目所开发富锂三元高镍锰钴酸锂材料与钴酸锂相比,在以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成本低:由于含钴量低(10~20%),成本仅相当于钴酸锂的1/3且更绿色环保。
2)安全性好:安全工作温度可达170 oC,而钴酸锂仅为130 oC,大幅提升了使用安全性,有利于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3)克容量高:充电电压在4.6 V时(钴酸锂充电限制电压为4.2 V),其克容量发挥高达210 mAh/g,相当于钴酸锂的1.5倍,极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供电时间。
我们自主研发了高性能富锂三元镍钴锰基正极材料生产技术,采用共沉淀法结合喷雾干燥造粒的工艺,使材料制备出来呈具有微纳结构的球形形貌,提高了材料的加工性能。本生产工艺经过多年实验优化设计,具有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等突出优点。
二、技术成熟度
目前已完成材料的第一期中试,生产工艺成熟,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良好,材料性能达到预期指标。
放大生产材料产品目前已达到的技术指标如下:
平均粒径:10~20 um 振实密度:>2 g/cm3
比表面积:< 1 m2/g 0.2 C:> 210 mAh/g
1 C: > 170 mAh/g 1 C循环性能:30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 80 %
三、应用范围
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电动交通工具锂离子电池以及小型(商用)电子设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