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初期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论文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新技术 | |||
成果登记号: | 资源采集日期: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厦门大学 | 技术水平: | 国际领先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
评价日期: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产权转让 | 推广形式: | 产权转让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孵化基地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3394012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一、项目简介: 针对燃料电池传统Pt/C催化剂易中毒,使用寿命短,成本较高等问题,本项目将导电聚合物与传统碳载体复合作为Pt系催化剂载体,一方面保持碳材料的高电导率,另一方面利用导电聚合物自身的电活性赋予Pt催化剂高的抗中毒能力及催化活性。并且采用化学法合成该催化剂,可批量生产,并且在保持其催化活性的同时减小载铂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商品化推广使用。
本项目选择聚苯胺(PAn)、聚吡咯(PPy)两种导电聚合物对XC-72C碳黑、碳纳米管(MWNT)进行修饰,包括PAn/XC-72C,PAn/MWNT,PPy/MWNT、PPy、Pan五种复合载体材料及其载铂催化剂的生产方法,该复合催化体系中铂的负载量为10%~30%。其中的关键技术已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0710008657.2,ZL 2007100084524)。
二、应用范围及技术成熟程度:
本产品适用于作为电极修饰材料,包括作为燃料电池的催化剂材料,已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三、投产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投产条件:总投资约100万,主要用于购置反应釜、低温冷却液循环泵、计量泵、真空过滤机、真空烘箱等设备。厂房面积约300~500平方米。
效益分析:前期总投资400万元,预计第一年实现年生产能力10吨,产品成本约1.0万/公斤,售价约为5万/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