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机械制造与装备 » 机械学

纳米间隙中固-液界面微观粘着和摩擦的行为、机理与控制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微观摩擦学;界面粘着;摩擦机理
成果类别: 基础理论 技术成熟度: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论文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成果登记号: 360-08-11840697 资源采集日期: 09-3-20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西南交通大学 技术水平: 国际领先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评价日期: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界面微观粘着和摩擦的行为与控制是现代超精密、微型机械以及高新技术装备研制的关键问题和前沿研究领域,涉及表面与界面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微纳米科技等学科,在微机电系统设计和微纳制造等领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项目针对界面微观粘着与摩擦问题开展了长达13年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取得如下成果:(1)提出了纳米摩擦学定量研究的实验规范,为高可靠性微摩擦数据的获取奠定了研究基础。(2)揭示了超薄水膜下的微观粘着机理,建立了反映粘着力与界面轮廓和水膜厚度之间定量关系的粘着理论。(3)阐明了超薄水膜润滑的微摩擦机理,揭示了微观摩擦与水膜厚度之间的内在联系。(4)建立了一种超薄分子膜摩擦耗散的微观机制,提出摩擦主要起源于层间“分子桥”对剪切滑动的热激阻力。(5)阐明了自组装膜的抗粘减摩机理,提出了界面微观粘着与摩擦的控制措施。(6)将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际,阐明了极性高分子和镍钛合金的微观摩擦与磨损机制,丰富了微观摩擦学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成果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影响因子4.308)、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4.033)、Langmuir(3.045)等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余篇,被SCI收录20篇,EI收录28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所发表论文被他引263次。其中,被27个国家的学者在72种SCI源期刊上引用183次;在国外专著等上引用80次;单篇论文最高被SCI他引79次。   所建立的实验规范被认为“对于得到可重复的微摩擦实验结果至关重要”,已被美国、西班牙等国的研究小组用作其微摩擦测量的标准规范;所提出的粘着机理被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P.A.Kralchevsky教授评价为“一个较为完备的微观粘着理论”;所提出的摩擦耗散机制被日本学者评价为“对描述摩擦耗散微观机制的摩擦相图理论的一种拓展”;关于自组装膜的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G.M.Whitesides教授列为自组装膜摩擦学研究的典范。   第一完成人应邀担任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刊(J卷)“工程摩擦学”期刊编委,曾在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5次,还应邀担任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2次。

成果名称: 纳米间隙中固-液界面微观粘着和摩擦的行为、机理与控制研究 关键词: 微观摩擦学;界面粘着;摩擦机理
成果类别: 基础理论 一级分类名称: 机械制造
二级分类名称: 机械学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1994.09 至2007.10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成果属性: /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论文
技术成熟度: / 技术水平: 国际领先
研究形式: 与院校、所合作 学科分类1: 460.15
单位名称: 西南交通大学 学科分类2: /
中图分类号1: TH117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
中图分类号2: / 课题来源: 部门基金
应用行业: 制造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 课题立项编号: 50305029;50575190;59735110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200 评价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评价形式: 结题 应用状态: /
评价日期: / 转让范围: /
评价证书号: / 推荐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推广形式: / 成果登记号: 360-08-11840697
成果简介:

  界面微观粘着和摩擦的行为与控制是现代超精密、微型机械以及高新技术装备研制的关键问题和前沿研究领域,涉及表面与界面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微纳米科技等学科,在微机电系统设计和微纳制造等领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项目针对界面微观粘着与摩擦问题开展了长达13年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取得如下成果:(1)提出了纳米摩擦学定量研究的实验规范,为高可靠性微摩擦数据的获取奠定了研究基础。(2)揭示了超薄水膜下的微观粘着机理,建立了反映粘着力与界面轮廓和水膜厚度之间定量关系的粘着理论。(3)阐明了超薄水膜润滑的微摩擦机理,揭示了微观摩擦与水膜厚度之间的内在联系。(4)建立了一种超薄分子膜摩擦耗散的微观机制,提出摩擦主要起源于层间“分子桥”对剪切滑动的热激阻力。(5)阐明了自组装膜的抗粘减摩机理,提出了界面微观粘着与摩擦的控制措施。(6)将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际,阐明了极性高分子和镍钛合金的微观摩擦与磨损机制,丰富了微观摩擦学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成果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影响因子4.308)、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4.033)、Langmuir(3.045)等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余篇,被SCI收录20篇,EI收录28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所发表论文被他引263次。其中,被27个国家的学者在72种SCI源期刊上引用183次;在国外专著等上引用80次;单篇论文最高被SCI他引79次。   所建立的实验规范被认为“对于得到可重复的微摩擦实验结果至关重要”,已被美国、西班牙等国的研究小组用作其微摩擦测量的标准规范;所提出的粘着机理被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P.A.Kralchevsky教授评价为“一个较为完备的微观粘着理论”;所提出的摩擦耗散机制被日本学者评价为“对描述摩擦耗散微观机制的摩擦相图理论的一种拓展”;关于自组装膜的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G.M.Whitesides教授列为自组装膜摩擦学研究的典范。   第一完成人应邀担任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刊(J卷)“工程摩擦学”期刊编委,曾在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5次,还应邀担任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2次。

联系人: 周南 成果登记日期: 08-8-27
联系人email: glk@swjtu.edu.cn 单位代码: 95100087
邮政编码222: 610031 联系人电话: 028-87600275
单位传真: 028-87609007 单位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单位所在省市: 四川省 单位电话: 028-87600114;87600213;87600275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大专院校
合作完成单位: 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0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钱林茂;肖旭东;周仲荣;雒建斌;孙庆平;温诗铸 资源采集日期: 09-3-20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