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起重链轮;外圆面;前顶装置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8N993Y005534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池州市三力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
评价日期: | 2017.08.04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在传统车起重链轮外圆面时,往往通过将待加工起重链轮工件一端置于三爪或四爪卡盘中,另一端车床后置装置抵在其该段的中心孔中,从而车床启动,带动三爪或四爪卡盘转动,从而实现待加工起重链轮的转动,此时即可控制程序,利用刀具对该待加工工件进行车外圆面。但采用这种结构存在着,工件加工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拆卸,为此需要扳动三爪或四爪卡盘,使之松开,从而卸下工件,但是由于起重链轮工件为小部件,为此操作人员每天就需要更换大量的起重链轮工件,供给车外圆面,因此相对劳动强大,另外频繁拆卸影响加工效率。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起重链轮外圆面的前顶装置,其特征在于:车起重链轮外圆面的前顶装置主要为一水平放置的圆柱体杆件,圆柱体杆件轴向中段设置有轴环,轴环左侧的圆柱体杆件左端部抵在待加工起重链轮端面的中心孔中,轴环右侧的圆柱体杆件右端部夹紧于卡盘中;轴环外圆面上设置有平行于圆柱体杆件中心轴线的夹持杆,夹持杆左端超出圆柱体杆件左端部,且夹持杆左端抵在起重链轮齿形与齿形间的凹槽中。采用上述的前顶装置,工件加工完毕后,只需要向后移开车床后顶装置即可取出工件,无须松开三爪或者四爪卡盘,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起重链轮外圆面的前顶装置,其创新点在于:车起重链轮外圆面的前顶装置主要为一水平放置的圆柱体杆件,圆柱体杆件轴向中段设置有轴环,轴环左侧的圆柱体杆件左端部抵在待加工起重链轮端面的中心孔中,轴环右侧的圆柱体杆件右端部夹紧于卡盘中;轴环外圆面上设置有平行于圆柱体杆件中心轴线的夹持杆,夹持杆左端超出圆柱体杆件左端部,且夹持杆左端抵在起重链轮齿形与齿形间的凹槽中。 先进性:通过设计上述的车起重链轮外圆面的前顶装置,通过将前顶装置的圆柱体杆件右端部夹紧于卡盘,圆柱体杆件左端部抵在待加工起重链轮端面的中心孔中。圆柱体杆件轴向中段设置有轴环,轴环外圆面上设置的左端超出圆柱体杆件左端部的夹持杆,利用夹持杆左端抵在起重链轮齿形与齿形间的凹槽中,从而工件加工完毕后,只需要向后移开车床后顶装置即可取出工件,无须松开三爪或者四爪卡盘,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技术成熟程度:该技术已经投入生产使用。 适用范围:适用于起重机械开采。 安全性:相较于市场其他产品,该项产品的安全性较高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