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精神分裂症;语义加工缺损机制;ERP;工作记忆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4912016J0234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7-02-20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
评价日期: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成果一 威胁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的不仅仅是症状和经济负担,还有人们的歧视。歧视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一些不正确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之一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有暴力。既往的数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倾向并没有明显高于非患者,是媒体的“聚光”效应,即重复性和选择性的报道和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暴力活动使人们获得了精神分裂症具有非常高的“暴力倾向”。在《精神分裂症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谈到了精神分裂症和暴力的问题,以及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的问题。人们常常高估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结合回龙观医院的数据,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并非出自有精神分裂症的父母。文章发表于光明网,并被中青网、搜狐网等转载 成果二 临床的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都表明抑郁存在比较大的性别差异。受抑郁影响的不仅是哪些符合抑郁症诊断的患者,大多数的普通人偶尔也会体会到一些抑郁的症状,比如心情低落,对生活不满意,或者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在《“Female Preponderance” of Depression in Non-clinical Populations: A Meta-Analytic Study》疑问中,我们回答了普通人群中的抑郁症状是否存在差异这个问题,并且用收集到的数据检验了和抑郁的性别差异有关的几个假说。结果发现普通人群中的抑郁症状也是女性高于男性,而且年长组的差异大于年轻组。这个数据比较支持社会性别角色理论(social gender role theory)的预期。文章发表于SCI一区期刊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 成果三 体像问题越拉越困扰我国的青少年,但是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体像相关的问题不仅和低生活满意度、高负性情绪和低自尊联系在一起,而且还是进食障碍的核心问题。在《体像困扰与社会文化因素》一文中,我们综述了既往体像困扰和社会文化因素相关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抛砖引玉。文章发表在心理学知名中文期刊《心理科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