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科技文库 » 科技论文 » 正文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13-02-15 11:10:47   作者:李陆俊   来源: 百度文库   浏览次数: 15次   我要评论(0条)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1]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确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1]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2]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1]

2.1.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2]

2.1.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1]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 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 也没有必要,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以1996 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为标志, 中国的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1996 年以来, 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 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 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 天增加到一个多月, 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即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 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 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1]

2.1.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类似于今天的展览会, 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我们积极支持这类活动在中国开展。[1]

2.2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体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农村人均投入水平较低、存在着地域间的差别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下,将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区域,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相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2.1%,而农机动力拥有量占全国农机总动力的50.2%;西部地区耕地占23.7%,农机动力却只有15.3%,相对动力拥有量为2.4:1[3]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最低, 原因在于其不利的地理条件、落后的经济状况及大量的农村人口。提出了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改善这一状况应采取的措施: 利用中国加入 的机遇, 因地制宜, 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 合理地选择农业机械、机械化技术及机械化环节, 借鉴外国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验, 集成有关的技术、措施和政策, 在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相关的措施、政策等方面实施创新, 通过农业产业化、信息技术、适用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强研究开发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 还需要一套全国性的法规政策体系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

2.2.2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 更新换代乏力;二是运输机械多, 农田作业机械少; 三是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 大中型机械少; 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 配套比率低; 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 高性能机具少。[1]

2.2.3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水田机械化水平太低。我国有0.25 亿hm2 水田,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缺乏适用的水田机械,水稻生产仍主要靠手工作业,机械播种、插秧只占种植面积的2.2%,机械收获占2.5%,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机播水平的1/10 和机收水平的约1/5,严重地制约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南方一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抛荒现象与水稻机械化严重滞后具有直接联系。在农田作业各主要环节上,收获机械化是水平较低需求最大的一类。此外,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少数地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棉花机械收获仍属空白,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适用性上的缺陷,使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3]

2.2.4 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的购买、使用和取得效益。但是,有许多地区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数量和水平的提高。其表现为:一是“买不起”。一般农田作业机械,大中型的需要5万~10万元,小型的需要0.3万~1 万元,一次性投资大。而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资金筹措困难,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购买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二是“用不好”。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三是“效益差”。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培训机会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2.2.5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 整体效益差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下滑, 农机维修管理关系不顺, 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少, 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 还不够规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 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

2.2.6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大中型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化。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机总量增长较快,但先进技术的应用仍较慢;虽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机已开始向一些特色产业应用,但应用的步伐仍较慢。

2.2.7农机具科研开发配套系统建设落后 

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当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化科研、推广队伍亟待壮大。示范手段落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信息,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因素、土地资源状况等, 以下将深入剖析这几个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3.1劳动力因素

3.1.1导致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分散性, 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土地面积以至于可耕地面积的有限性,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必然造成土地的分散经营, 土地规模因人口增长和农户的增加而越分越细。随着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必然会造成农民少种地或不种地, 甚至会造成耕地的弃耕, 进而影响粮食生产, 危及粮食安全,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

3.1.2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阻碍农机化的实施。

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用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 提高农业生产率,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前提是城镇及乡镇企业能够提供相当的工作岗位, 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或者说是为了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

3.1.3农民人均收入过低, 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农民收入包括农业产业收入和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 以及国家对农户的政策性支付。农业比较利益低下, 工农剪刀差现象严重。再加上现阶段农产品基本上已呈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 伴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 农民进城打工越来越难, 所有这一切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甚至出现负增长, 农户根本无法购置农业生产所必须的机械设备。但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分散性、季节性和地域性决定了它所需要的农机品种多、数量大,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若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生产就会出现萎缩, 大量农民就滞留在小块农田上, 不能顺利地向二、三产业转移, 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

3.2土地因素

我国农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经营规模狭小。虽然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 并且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 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 因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很多地方保持, 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表现为: 经营规模狭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规模狭小也有碍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

4 中国农机化发展策略与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 4]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将是农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农机企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也是国内农机工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为了能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审慎对待自身行为。

4.1 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

在农机化结构调整上:一是要坚持分类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二是要配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牧业等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农业机械。同时,提高拖拉机和农具配套比,重点鼓励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大中型农机具和复式作业机具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在保持必要的农机装备数量增长的同时,注重农机装备质量的提高。[ 3]

4.2 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创新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关键,未来农机化创新的特点:一是加强技术创新。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新技术、机具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牧业等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以及农产品分级、加工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提高农机化技术水平。二是加强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农机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三是加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玉米收获及育苗移栽机械化、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秸秆机械化还田、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农业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牧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用航空“十大”农机化技术。[ 3]

4.3 推动跨区作业,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

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是把分散的农机户与农机作业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市场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效率。为此,政府要高度重视,组织跨区机收指导工作要到位,使跨区机收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加快国内经济发展,不断地消除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推动农业向社会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进行城镇化建设也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

5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农机产品质量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农民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愿望将进一步增强, 必将扩大对农机化的需求。展望未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5.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2004 6 25 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该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 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施,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1]

5.2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

主要是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 粮食机械化技术需求将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 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如:棉花机械化播种或移栽、采摘, 薯类、鳞茎类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机械, 油料作物和糖类作物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 [6 ]

5.3畜牧业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

围绕提升畜牧业生产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将重点推广草原改良、人工草场建设和农区秸秆利用机械化技术, 广辟饲料来源; 推广奶品采集机械化技术, 提高奶业生产卫生安全控制能力; 加快畜禽养殖环境控制机械化发展, 为畜牧业安全生产创造条件。这方面的技术装备将有较快的发展。[1]

5.4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产品“高效、优质、高产”和均衡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为巩固和提高果蔬生产的竞争力, 促进果蔬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节能型设施农业装备、移栽机具、监测与调控设备、土壤消毒灭菌设备以及无土栽培设备等将会得到较快发展。[1]

5.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保障中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加大。主要包括: 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装备等机械化技术。[7]

5.5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

中国农机技术水平总体质量不高, 技术含量低, 中小型机械多, 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操作方便的大型机械缺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强, 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类机械的开发、引进和生产将是农机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内容。[1]

6结束语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2l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体现多学科综合和交叉特色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信息与网络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都易于共享世界技术革命的成果,为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运作,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5 ]

参考文献:

[1 ]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07. 2.25~28.

[2 ]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机化论坛.8~10.

[3]牛淑卿.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 7.25~27.

[4 ]刘晓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 8.116~118.

[5 ]伦冠德.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2006. 6.17~19.

[6 ]武少文.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M].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 2.

[7 ]万鹤群.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优化[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8 ]万鹤群.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优化[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9 ]万鹤群.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优化[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0 ]万鹤群.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优化[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Tags: 本文暂无Tags!

已有 0 条建议/评论,查看更多内容»

发表建议/评论:
验证码:
【网友建议/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已证实其描述。】

热门评论

匿名网友对 国家科技成果基地(南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评论道:
我同意搞科技创新会上瘾,希望更多的人“上瘾”
 
admin对 做科研会上瘾吗? 评论道:
搞科研最重要的还是专注,专注,就很容易上瘾,上瘾未必就是坏事~
 
admin对 审视一下海水淡化是否会给海洋环境带来危害 评论道:
我想应该会有很多的海洋生物不能适应这种急剧变化而死亡,但相信还是有一部分生物很快转变习性而生活在淡...
 
匿名网友对 “客户端上”的科技信息服务 评论道:
希望尽快能下载客户端,那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查看信息了。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