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LL-鸟氨酸;菌种;选育;发酵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初期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新工艺 | |||
成果登记号: | xk20080086 | 资源采集日期: | 09-3-20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集美大学 | 技术水平: | 国内先进 | ||
评价证书号: | 200807025 | 评价单位: | 厦门市科技局 | ||
评价日期: | 2008.07.20 | 评价证书号: | 200807025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限国内转让 | 推广形式: | 合作开发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孵化基地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3394012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L-鸟氨酸生产菌种选育和发酵中试》是由集美大学承担的厦门市科技项目,项目编号为3502Z2005 5022。 L-鸟氨酸存在于生物体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具有生物活性,在生物体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动物体内,鸟氨酸主要参与尿素循环,对体内集聚的氨具有解毒作用,因而鸟氨酸对保护人体肝脏细胞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鸟氨酸在食品、保健品和医药工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鸟氨酸的生产以日本为主,生产厂家主要有味之素、田边制药和协和发酵三家。鸟氨酸的生产主要有合成法、酶法和发酵法三种方法。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是最理想的方法也是最可能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方法。 项目合同规定的任务指标: (1)200L罐发酵中试鸟氨酸产酸量≥8g/L; (2)分离提取指标为:鸟氨酸纯度≥80%,提取得率≥80%。 本项目2005年10月立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的研究努力与通力合作,已超额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指标任务。本项目在较为全面的考察了微生物中L-鸟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节机制、发酵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根据微生物代谢控制发酵及其育种策略,重点研究了L-鸟氨酸发酵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项目以实验室分离得到的L-鸟氨酸生产菌石蜡节杆菌(Arthrobacter paraffineus)WZFF.X-146为出发菌,采用有效的微生物菌种诱变筛选技术筛选产酸能力得到提高的突变株,并运用生化新技术驯化、选育性能优良、产酸能力稳定的高效突变菌株;建立发酵液中L-鸟氨酸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菌株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实际发酵生产鸟氨酸的培养基设计和发酵工艺研究;5L、200L发酵罐的发酵中试与鸟氨酸精制提取工艺参数研究。在优化的发酵及精制提取工艺技术条件下,200L罐中试产酸达到16g/L以上,L-鸟氨酸回收率85%以上,鸟氨酸纯度达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