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叶黄素酯;口服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成熟应用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新产品 | ||||
成果登记号: | 9232012Y0540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3-02-20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黑龙江省嘉宝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未评价 | ||
评价证书号: | 2011TJB21026 | 评价单位: | 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 ||
评价日期: | 2011.08.01 | 评价证书号: | 2011TJB21026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不转让 | 推广形式: | 资金入股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叶黄素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叶黄素,而日常饮食(1-2毫克/天)难以满足机体需要(6-10毫克/天)。现代社会用眼过度以及各种电磁辐射更增加了机体对叶黄素的需求。 叶黄素本身的光热稳定性,以及对PH值的耐受范围均不如叶黄素酯,在储存过程中,常因为稳定性的原因而使得效价降低,在服用过程中也会因为胃酸的低PH值而导致破坏严重,从而生物利用度不高。而稳定性较好的叶黄素酯作为叶黄素的前体物质,在口服吸收代谢后,将会在血液中自动完全转化为叶黄素而发挥作用。叶黄素酯因为具有独特的脂溶性,因此吸收较叶黄素快很多,研究表明:叶黄素酯的生物利用度比叶黄素本身提高了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