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甾醇;甾体药物;生物转化;药物中间体;创新;途径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360-17-20790745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8-03-0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华东理工大学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科技部 | |||
评价日期: | 2011.02.24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甾体药物(亦称类固醇药物)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利用微生物转化甾醇制备甾体中间体是甾体药物生产的一条关键技术路线。微生物代谢甾醇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工业化应用通常面临选择性不高副产物多且母核易降解收率低等突出问题,此外由于甾醇不溶于水,其微生物转化反应过程需要使用油相等处理工艺,工业化操作过程复杂且生产效率低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甾体制药工业的整体发展。针对副产物多且母核易降解等共性问题,基于对甾醇微生物代谢的系统性分析和机制鉴定,建立了针对甾醇转化用分枝杆菌菌种代谢甾醇的靶向性基因编辑平台,发明了对目标产物高选择性且低降解的理性代谢工程菌种研发技术,创制了可以生产雄甾烯酮、C22羟基孕甾和A环降解物等全系列产物的工程菌株,通过这些产物可以生产几乎全所有临床用甾体药物,因而本成果形成了可覆盖几乎所有甾体激素药物合成所需前体的菌种库,在工业上可以全面取代“皂素-双烯”的生产体系用于甾体药物的生产,相关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在此基础之上,基于对分枝杆菌细胞被膜在甾醇摄取转化过程中关键角色的认知,发明了理性改造细胞包膜关键组分的关键技术,极大提高了水相中微生物菌种对甾醇的转化效率。基于上述菌种,开发了与之相匹配的环糊精--静息细胞水相转化体系,实现了甾醇投料量>50g/l,转化周期4-5天,收率接近50%,该工艺体系解决了当前油相反应体系转化效率低、产品收率低和环境污染重等问题,总体水平国际先进。以上相关技术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目前已获得5项专利授权,还有2项国际专利正在受理。本成果已在江西鸿远制药有限公司实现了生产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