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电池壳;自动打孔;定位工装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8N993Y004876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
评价日期: | 2016.06.01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孵化基地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3394012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在蓄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便于装车,电池壳通常会带有下固定装置,分别放置于电池壳两侧。由于装车时放置位置的限制,左右两个下固定装置的长度不同。 由于电池壳下固定存在长度不同的问题,导致电池在装配时,存在前后固定脚的限制,因此在生产时需要对下固定装置进行区分。尤其是在组装打孔环节,如果电池壳打孔方向打反,那么电池壳将报废;如果用打孔方向打反的电池壳组装成电池,那么整个电池将要报废,从而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特别是采用自动打孔机后,生产人员上下电池壳的速度加快,只能人工通过下固定的长度不同来判断放进打孔机时电池壳的打孔方向。这样的生产方式存在电池壳放进打孔机时方向放错的风险。同时,人工进行判断的工作方式,对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不利于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在上述背景下,本公司自主开发电池壳自动打孔定位工装。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鉴于人工将电池壳放入打孔机轨道进行打孔时,打孔方向容易放反,特别是采用自动打孔机后,生产人员上下电池壳的速度加快,如何快速防止将电池壳放反成为关键。本项目利用电池壳两个下固定长度不同的特点,制定定位工装进行限制,使生产人员将电池壳只能以正确的打孔方向放入定位工装,以避免电池壳打错孔位。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开发电池壳自动打孔定位工装,通过设置双定位槽,使定位槽的长度分别与电池两个下固定的长度匹配,有效地解决电池壳在放入导轨时打孔方向放反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目前,该工装已完成了设计、样机制作,中试和批量应用,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即一种电池壳自动打孔定位工装(专利号:ZL201521064595.3 )。 该成果适用于蓄电池壳自动打孔快速定位, 具有安全、可靠、快速等特点。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该成果现应用于我公司阀控式蓄电池蓄电池壳自动打孔快速定位。自应用以来,有效的避免了电池壳打错孔位,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间接地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我公司正在对该工装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