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饲草;生态牛奶;奶牛养殖;饲草田间管理技术;饲草贮藏技术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9430000Y20180087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湖南德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HN012018010021 | 评价单位: | 湖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 | ||
评价日期: | 2018.11.07 | 评价证书号: | HN012018010021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由于缺乏优质牧草资源、耐高温多湿气候的奶牛品种和适应南方气候与饲草资源的养殖模式,目前南方奶牛养殖生产水平远落后于我国北方,牛奶的产量和质量也较低。因此,南方生产的牛奶竞争力差,养殖效益难保障,农民养殖积极性不高,优质奶源供应受到严重制约。 针对上述瓶颈问题,本项目由湖南德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展了联合攻关。在农业农村部区域循环项目(湘农联[2017]78号),湖南省重大科技项目(2017NK1021)和中国农业院创新工程(CAAS-ASTIP-IBFC02)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优质牧草品种筛选与高效生产、奶牛健康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与生态优质奶加工等技术方面的研究。 1、主要研究内容: ①筛选出适宜南方湿热气候种植、生物产量和蛋白含量高的紫花苜蓿、饲用苎麻和饲用玉米品种,建立了洞庭湖区紫花苜蓿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为南方奶牛养殖生产优质饲草供给提供了技术保障;②研制出适合南方气候特征的饲草田间管理技术、收获机械和饲草贮藏技术,突破了南方饲草生产效率低、收贮加工难的瓶颈,大幅降低了南方饲草生产成本;③集成应用饲草组合均衡饲喂和中草药添加技术配制奶牛饲料,有效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和预防控制奶牛乳房炎发生,采用苜蓿鲜草部分替代苜蓿青干草技术,实现牧场的增产增效,建立了种养结合新模式。;④创新生鲜牛奶加工技术,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低温巴氏杀菌系列乳产品。 2、技术原理 湖南拥有6800万人口的大省,全省奶牛存栏数仅2万头,生鲜乳产量不足10万吨,极难满足牛奶乳制品的市场需求。然而南方奶牛养殖存在“缺好草、缺好牛和污染重”三大瓶颈。本项目针对“三大瓶颈进行联合攻关,以筛选优质牧草品种,研制适应南方的收获机械和”草畜肥”循环技术为切入点,实现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以“供好草、养好牛和治污染”的技术思路,全程实现技术的进步。 3、主要创新点 (1)、筛选出适宜南方高温高湿条件下种植的紫花苜蓿WL525等品种5个,拟定了洞庭湖区紫花苜蓿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突破了紫花苜蓿南方夏季种植的瓶颈,提出了夏季刈割极限温度为35℃。 (2)、研制出适合南方气候土壤条件下的紫花苜蓿和饲用苎麻等的田间管理技术、收获机械和饲草贮藏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种、养、加”的技术瓶颈。 (3)集成应用饲草组合营养均衡饲喂奶牛和可饲用天然植物添加调理技术,有效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和缓解奶牛热应激状态,实现了饲草与生态牛奶耦合的奶牛高效养殖与奶品提质增效。 (4)、在南方生鲜奶加工领域创新研发了低温巴氏杀菌新型工艺,有效地减少了原生鲜乳中VB2、VA、Ca的损失率。 (5)、提出的草食畜禽排泄物固液分离、一级和二级滤渣压块、三级滤渣发酵、肥水灌溉的“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养殖环境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6)、该成果相关技术获得国家专利9项,拟定了牧草种植技术规程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 4、应用前景 本项目产品主要分为干草、青贮料、生态奶和有机肥等,在“种养结合”的模式下,对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德人牧香店,奶牛养殖场和果茶种植基地。随着青饲料履带式收割机的研制成功,饲用玉米、饲用苎麻和苜蓿草机械化收割状况大为改善,饲草成本大幅下降;2016-2018年青贮饲料销往湖南、广西和湖北等地达2.83万吨,经济效益达2300余万元;通过饲草种类的改善和品质的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大为增加,泌乳量提高6000余吨,销往皇氏集团等单位;经过“种养结合”和粪水干湿分离循环农业模式,生产有机肥1.45万吨或沼液直接进入牧草种植地,共产生经济效益达8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