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西北特色梨;乙烯抑制剂;1-MCP;病害防控;贮运保鲜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9622018Y0381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8-10-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KJZXPJ000206 | 评价单位: |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 ||
评价日期: | 2018.05.11 | 评价证书号: | KJZXPJ000206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1、任务来源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13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项目编号:201303075。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项目应用在农产品加工领域贮运保鲜子领域。其技术原理为应用乙烯抑制剂-1-MCP(1-甲基环丙烯)能有效控制梨果实采后生理病害,很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营养成分,提高果实品质。 3、性能指标 ①揭示了黄冠梨褐心病、早酥梨黄化病发生的生理机制。阐明了黄冠梨褐心病、早酥梨黄化病均为乙烯启动的成熟衰败类生理病害;揭示了黄冠梨褐心病由衰败引起的果心细胞区隔化破坏导致的酶促褐变引起,早酥梨黄化病由乙烯刺激叶绿素酶活性增强引起;明确了乙烯抑制剂1-MCP能有效控制梨采后生理病害,为梨生理病害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通过对梨发病规律的系统研究,制定了用于贮藏的黄冠梨、早酥梨的适宜采收标准,建立了以生育期、乙烯、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体系的采收标准,为梨生理病害防控和品质提升提供了原料控制的技术依据。 ③建立了梨采后预冷与1-MCP一体化处理的工艺及组合参数。将两项工艺合二为一,不仅简化了工艺,且增强了效果;分别优化了处理黄冠梨、早酥梨的组合参数,提出了适于黄冠梨的1-MCP处理浓度、温度、时间的优化组合为1.5? ?loL-1、13℃、32h;早酥梨的1-MCP处理浓度、温度、时间的优化组合为1.5?loL-1、5℃、32h。 ④集成形成了以适期无伤采收、采后预冷与1-MCP一体化处理、贮运环境条件调控等为关键控制点的梨采后品质质量控制与生理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形成《黄冠梨褐心病与品质质量控制技术规程》、《早酥梨黄化病与品质量控制技术规程》2项技术操作规程,制定了《果品采后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保鲜处理技术规程 第2部分:梨》地方标准1项。建立的梨采后生理病害与品质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应用良好,在景泰、天水、张掖等梨主产区广泛应用,通过适期采收和1-MCP处理,使贮藏期达到6~8个月以上,黄冠梨褐心率由70%左右下降到10%以下,早酥梨的货架时间由3~5d延长到10~14d以上,常温保绿时间由15~20d延长到35~40d,果实外观新鲜,贮藏品质显著提升。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①黄冠梨褐心病:黄冠梨贮藏过程中果心褐变严重,有关黄冠梨褐心的发病原因、规律和机理无报道。本项目研究的结果表明,黄冠梨褐心发生与采后降温速度及环境CO2浓度关系不密切,与果实成熟度和乙烯密切相关,由衰败引起的果心细胞区隔化破坏导致的酶促褐变引起。 ②预冷与1-MCP一体化处理的工艺及参数:研究提出了预冷与1-MCP一体化处理的工艺,将2个环节合二为一,既简化了工艺,又增强了效果;鉴于浓度、温度、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以病害控制效果为指标,通过组合筛选试验,优化了梨采后生理病害防控的预冷与1-MCP一体化处理参数组合。 ③采收标准:大量研究发现,采收时的果实成熟度对采后生理病害和品质质量的控制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建立贮藏用果实的采收标准是控制果实贮藏质量和病害发生的基础。有关黄冠梨、早酥梨适宜采收时期的确定无相关标准和参考文献,本项目在采集的大量数据基础上,制订了各品种的适宜采收标准,经生产试验示范,效果良好。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①研究揭示了黄冠梨褐心病、早酥梨黄化软化病的发生规律及生理机制,明确了乙烯抑制剂1-MCP不仅能使果实采后品质显著提升,且能有效防治梨采后主要的生理病害。 ②通过对梨发病规律的系统研究,制定了用于贮藏的黄冠梨、早酥梨的适宜采收标准,建立了以生育期、乙烯、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体系的采收标准,为梨生理病害防控和品质提升提供了原料控制的技术依据。 ③建立了梨采后预冷与1-MCP一体化处理的工艺及参数,将两项工艺合二为一,不仅简化了工艺,且增强了效果。 ④建立的梨采后生理病害与品质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应用良好。通过适期采收和1-MCP处理,有效控制了黄冠梨褐心病、早酥梨黄化软化病等生理病害。 6、作用意义和应用范围 项目实施以技术为先导,中试试验为基础,以技术的组装配套及熟化为重点,进行转化示范和生产实践,技术成果在我省梨主产区得到大范围的示范推广。本项目在提高梨果实保鲜品质的同时,重点以影响梨产业发展的采后生理病害防控为技术研发的突破口,并通过典型示范和培训宣传,加快了相关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示范应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建立的梨采后生理病害与品质质量控制技术应用效果良好,技术体系有效性连续五年得到实证,应用量逐年扩大。使贮藏期达到6~8个月以上,黄冠梨褐心率由70%左右下降到10%以下,早酥梨的货架时间由3~5d延长到10~14d以上,果实外观新鲜,贮藏品质显著提升。 近五年来,示范应用黄冠梨褐心病和早酥梨黄化软化控制技术,在白银、天水、张掖等地累计处理果品6.57万吨,新增纯收益2628万元;该成果为梨产业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增加果农收入、提高果品运营企业效益、繁荣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