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百香果;专利推广;种植;深加工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814467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柳州市博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 | |||
评价日期: | 2017.04.18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1、课题来源:《百香果深加工及种植推广》是2015年柳州市科学技术局下达的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项目(文件号:柳科计字[2015]第6号,项目合同编号:2015E080201)。 2、课题背景:百香果又名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 L.),为多年生常绿攀缘木质藤本植物,是一种芳香可口的水果,有“果汁之王”的美誉。 “十二五”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柳州市百香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百香果种植面积0.86万亩,总产量达1290万kg。但生产管理粗放,缺乏标准化栽培技术,深加工相对滞后,百香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制定、推广应用百香果生产技术标准,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加强深加工产品和工艺的研究开发,稳定市场价格,促进百香果产业持续发展成了重大项目。 二、技术原理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百香果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百香果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研制成百香果系列专利产品;集成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百香果产业化技术。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了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技术难题,提高了效率;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企业与事业的合作,开发深加工产品,实现了从普通传统单一的鲜销为主生产方式向产业化生产的跨越。 2、制定并实施柳州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 百香果生产技术规程》(DB450200/T0044—2015),填补柳州百香果生产技术规范空白,在百香果生产应用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建立了百香果优质、健康种苗繁育基地,通过项目实施,建成柳州第一家 “百香果脱毒苗组培中心”,填补了桂中地区百香果健康种苗繁育空白。 4、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1)、百香果糕的制作方法专利(专利号:ZL201010138595.9);(2)、百香果醋的制作方法(专利号ZL201010138594.4)。获得国家受理专利4项:(1)、一种百香果果脯的制作方法(专利号:201610737576.5);(2)、一种百香果汁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610741613X);(3)、一种百香果酒及其酿造方法(专利号:201610742093.4);(4)、一种百香果复合果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610786284.0)。 5、开发研制了果醋、果糕、果汁、果脯、果酒、复合果茶等百香果系列专利产品,填补广西乃至全国百香果深加工产品空白,增加百香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6、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篇,对促进百香果技术交流合作、产业发展,提升行业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自主研发的6项专利,其中2项已获国家授权,4项已获国家受理,并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制定实施的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 百香果生产技术规程》已在广西应用。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应用情况:课题累计实施面积5.9125万亩,总产量9778.1万公斤,新增产量1291.29万公斤,总产值29200.31万元,新增总产值4567.34万元,新增收益2847.58万元,亩增收益2847.58元,亩新增收益率为8.68%。 2、存在的问题:(1)、百香果无公害生产技术和深加工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研究、农民生产、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多部门、多环节,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虽然项目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但由于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有限,项目经费少,导致了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标准技术应用、指导不能及时到位。在今后的项目推广应用中加强各个部门的合作、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百香果标准化生产发展。 (2)、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百香果产品加工利用及多用途产品开发比较落后,参与研发的企业较少,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较低,不利于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今后要加强宣传与推广,扩大项目应用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