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蒸馏;山苍子;山苍子油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814290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 |||
评价日期: | 2018.03.19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课题来源与背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2012年下达的广西林业科技项目“山苍子高效加工利用技术应用示范”,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合同编号:桂林科字[2012]第4号)。项目实施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重视支持下和加工户配合下,以及项目组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目标。广西山苍子油产量位列全国第三位,年产量达200~300吨,主要采用“土法”蒸馏方式生产,其设备由灶、蒸锅、水冷装置组成,近年来一些经过改进的设备也基本上与之大同小异。这类蒸馏设备虽然存在投资少、操作方便,但存在出油率低(<3.5%)、蒸馏时间长(每锅约需蒸馏12h)、能耗高(原料与薪材比为1:1,即蒸馏100kg山苍子油需要100kg薪材)、劳动效率低(单锅装料在100~150kg,一天24h只能蒸馏2锅,最大可加工300kg,出油约10kg)、劳动强度大(蒸馏后的果渣用工具掏出,操作人员需冒着残余蒸汽工作)。由于该生产方式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等,大部分加工户已停止生产,设备被闲置或变卖。直接导致山苍子果价格下跌,无人采摘,资源浪费严重。针对我区山苍子油加工技术存在着出油率低、蒸馏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能耗高的现状,推广一种山苍子高效加工技术,提高山苍子加工户的积极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针对我区山苍子油加工技术存在着出油率低、蒸馏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能耗高的现状,项目分别在平乐县二塘镇、平乐县大发乡四冲村、武鸣县马头镇清江村、兴安县湘漓镇龙河村等地建立了4个山苍子高效加工示范基地。山苍子油高效加工技术采用水中蒸馏的原理,完成以下技术性能指标: ①出油率:出油率为5%,比 “土法”技术4.0%的出油率提高了25%。 ②能耗:“土法”技术加工100kg山苍子果需要薪材100 kg以上,高效加工技术加工100 kg山苍子果仅需约50 kg薪材,比“土法”技术节约50%的薪材。 ③蒸馏时间:“土法”技术单锅蒸馏时间超过12 h,高效加工技术单锅蒸馏时间为2.5 h,缩短了9.5 h,缩短了4/5。 ④劳动效率:高效加工技术采用3锅并联生产方式,单锅装料量在125 kg左右,可实时保证2锅同时蒸馏,1锅卸渣装料备用。卸渣采用蒸馏余压从底部压出,方便快捷,省时省力。3锅轮换循环每天(24 h)可生产25锅次,日可加工山苍子果3125 kg以上,较“土法”技术日加工200 kg,生产效率提升15.6倍。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本成果解决了原有山苍子油加工技术存在出油率低、蒸馏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能耗高的现状。 2.本技术是针对山苍子原料分散、易腐烂、不易久贮、加工季节性强的特性而设计的专用技术,具有出油率高、蒸馏时间短、劳动强度低、节能、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3.技术设备具有安装容易、操作简单、安全稳定的特点,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山苍子高效加工技术为是专用技术,主要针对的用户为个体加工者,由于获取信息采用该技术的积极性不够高,需要加强高效加工技术的宣传,以扩大推广范围。历年获奖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