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农产品

树莓标准化种植及深加工关键技术转化与示范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树莓;标准化种植;深加工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2018F023Y000079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安徽凤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评价单位: 合肥市科技局
评价日期: 2018.01.10 评价证书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1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一、立项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是基于我公司在2011年获得的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树莓引进、栽培及产品深加工”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20种树莓品种,制定江淮地区树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建设树莓标准化种植核心科技示范园600亩;利用树莓保鲜和储藏技术,实现冻树莓鲜果10000公斤/年,进行树莓果汁、果粉等系列产品深加工中试,开发树莓深加工产品2~5个;申请专利1~3项,建立企业标准1~3个。   二、研究工作情况   本项目主要技术方案为筛选出适宜于江淮地区种植的树莓优良品种,研发和制定施肥配方、病虫防控、果园综合利用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规程;利用臭氧与负离子协同作用技术,开展臭氧不同浓度对树莓呼吸强度影响、树莓在不同温度环境的呼吸强度检测树莓低温冻藏保鲜关键工艺、树莓高温库臭氧保鲜中试等一系列树莓鲜果保鲜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树莓果汁、果粉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开展配套技术研究,解决树莓产品深加工所需的工艺技术及工艺参数和规程,进行产品的中试;根据食品安全的需要,建立以HACCP体系和可追溯系统技术为核心的树莓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1)树莓品种引进与筛选+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果园综合利用技术→树莓标准化种植示范;   (2)树莓气调库保鲜技术+树莓低温冻藏保鲜技术→树莓鲜果保鲜技术;   (3)保持树莓营养成分的功能性树莓果汁、果粉等工艺体系建立→树莓系列产品深加工产品中试;   (4)HACCP体系+可追溯系统技术→树莓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树莓标准化种植示范+树莓鲜果保鲜技术+树莓产品深加工工艺+树莓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树莓标准化种植及深加工关键技术转化与示范。   公司通过引进并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树莓新品种,研发出树莓立枝越冬栽培技术,制定配方施肥、病虫防控、果园管理与果园综合利用等技术规程,建立树莓标准化种植示范科技园,累计推广红树莓种植面积600余亩。   公司研发中心研发出树莓杀菌保鲜及出库臭氧解冻最佳工艺技术,延长树莓的保鲜期和提高贮后鲜食果的口感,通过采用臭氧混合气回温调控技术,解决了树莓冻果升温变形软化的技术瓶颈,从而可以保持树莓的营养成分,并在此技术长研发并建立了维持树莓营养成分含量的功能性树莓果汁、果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开发树莓果汁和果粉两款新品种。   三、取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在项目在执行期内,本项目产品基本完成了合同约定的验收考核指标。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1)技术指标   本项目自立项以来,公司积极调配人员,联合科研院所专家,成立了项目研发小组。研发人员对我国现有的树莓品种进行全面的调研,引进树莓品种20个,最终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树莓适种品种2个,并制定江淮地区树莓品种标准化终止技术规范,并推广种植面积达到600余亩,项目执行期间累计实现销售900万元,同时建设树莓汁中试线一条,开发出树莓果汁、果粉系列新产品2种。制定企业标准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   (2)经济指标   在合同期内,公司共引进树莓品种20种,通过对这20种树莓品种进行本地栽培种植和筛选,筛选出2中树莓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且红树莓品种在2016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达到绿色食品A级标准(产品编号:LB-18-1605121930A),同时,以此红树莓为推广种植品种,在当地开展相关的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5场,培训人员达到230人次,推广种植面积达到600余亩,总产量达到600000公斤以上,为本地农民户均增收2万余元。此外,还建立一条树莓汁中试生产线,开发出两种不同口味的树莓汁和果粉新产品。项目执行期两年内,红树莓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利润达到80万元。   (3)资产指标   2015年底,公司资产达到1007.17万元,截止2016年底,企业营业收入2584.181万元,总资产2163.04万元,在本项目执行期内,公司有了较好的成长和发展,不但将本项目系统自主研发成功。通过本项目系统的研发,锻炼了公司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带动了长丰地区树莓种植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且种植的树莓品种,口感良好,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相关产品也获得技术专利。   四、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   项目执行期内,按照阶段目标进展顺利,已经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如下:在技术方面,树莓果汁和果粉的生产工艺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公司将继续加强同科研院所的合作,解决工艺改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此外产品研发周期较长,投入较大,为此公司通过技术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 促进企业技术研发。   当前我国树莓的生产和销售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的协作体制还未形成。当前,公司种植的红树莓销售到合肥,上海等地,供不应求,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和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通道。
成果名称: 树莓标准化种植及深加工关键技术转化与示范 关键词: 树莓;标准化种植;深加工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农产品
二级分类名称: 农产品加工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5.01 至2016.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安徽凤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学科分类2: 550.20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TS255.4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100.56 评价单位: 合肥市科技局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8.01.10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推荐单位: 合肥市科技局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2018F023Y000079
成果简介:   一、立项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是基于我公司在2011年获得的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树莓引进、栽培及产品深加工”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20种树莓品种,制定江淮地区树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建设树莓标准化种植核心科技示范园600亩;利用树莓保鲜和储藏技术,实现冻树莓鲜果10000公斤/年,进行树莓果汁、果粉等系列产品深加工中试,开发树莓深加工产品2~5个;申请专利1~3项,建立企业标准1~3个。   二、研究工作情况   本项目主要技术方案为筛选出适宜于江淮地区种植的树莓优良品种,研发和制定施肥配方、病虫防控、果园综合利用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规程;利用臭氧与负离子协同作用技术,开展臭氧不同浓度对树莓呼吸强度影响、树莓在不同温度环境的呼吸强度检测树莓低温冻藏保鲜关键工艺、树莓高温库臭氧保鲜中试等一系列树莓鲜果保鲜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树莓果汁、果粉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开展配套技术研究,解决树莓产品深加工所需的工艺技术及工艺参数和规程,进行产品的中试;根据食品安全的需要,建立以HACCP体系和可追溯系统技术为核心的树莓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1)树莓品种引进与筛选+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果园综合利用技术→树莓标准化种植示范;   (2)树莓气调库保鲜技术+树莓低温冻藏保鲜技术→树莓鲜果保鲜技术;   (3)保持树莓营养成分的功能性树莓果汁、果粉等工艺体系建立→树莓系列产品深加工产品中试;   (4)HACCP体系+可追溯系统技术→树莓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树莓标准化种植示范+树莓鲜果保鲜技术+树莓产品深加工工艺+树莓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树莓标准化种植及深加工关键技术转化与示范。   公司通过引进并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树莓新品种,研发出树莓立枝越冬栽培技术,制定配方施肥、病虫防控、果园管理与果园综合利用等技术规程,建立树莓标准化种植示范科技园,累计推广红树莓种植面积600余亩。   公司研发中心研发出树莓杀菌保鲜及出库臭氧解冻最佳工艺技术,延长树莓的保鲜期和提高贮后鲜食果的口感,通过采用臭氧混合气回温调控技术,解决了树莓冻果升温变形软化的技术瓶颈,从而可以保持树莓的营养成分,并在此技术长研发并建立了维持树莓营养成分含量的功能性树莓果汁、果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开发树莓果汁和果粉两款新品种。   三、取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在项目在执行期内,本项目产品基本完成了合同约定的验收考核指标。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1)技术指标   本项目自立项以来,公司积极调配人员,联合科研院所专家,成立了项目研发小组。研发人员对我国现有的树莓品种进行全面的调研,引进树莓品种20个,最终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树莓适种品种2个,并制定江淮地区树莓品种标准化终止技术规范,并推广种植面积达到600余亩,项目执行期间累计实现销售900万元,同时建设树莓汁中试线一条,开发出树莓果汁、果粉系列新产品2种。制定企业标准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   (2)经济指标   在合同期内,公司共引进树莓品种20种,通过对这20种树莓品种进行本地栽培种植和筛选,筛选出2中树莓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且红树莓品种在2016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达到绿色食品A级标准(产品编号:LB-18-1605121930A),同时,以此红树莓为推广种植品种,在当地开展相关的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5场,培训人员达到230人次,推广种植面积达到600余亩,总产量达到600000公斤以上,为本地农民户均增收2万余元。此外,还建立一条树莓汁中试生产线,开发出两种不同口味的树莓汁和果粉新产品。项目执行期两年内,红树莓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利润达到80万元。   (3)资产指标   2015年底,公司资产达到1007.17万元,截止2016年底,企业营业收入2584.181万元,总资产2163.04万元,在本项目执行期内,公司有了较好的成长和发展,不但将本项目系统自主研发成功。通过本项目系统的研发,锻炼了公司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带动了长丰地区树莓种植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且种植的树莓品种,口感良好,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相关产品也获得技术专利。   四、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   项目执行期内,按照阶段目标进展顺利,已经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如下:在技术方面,树莓果汁和果粉的生产工艺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公司将继续加强同科研院所的合作,解决工艺改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此外产品研发周期较长,投入较大,为此公司通过技术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 促进企业技术研发。   当前我国树莓的生产和销售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的协作体制还未形成。当前,公司种植的红树莓销售到合肥,上海等地,供不应求,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和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通道。
联系人: 马凤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4-10
联系人email: 811813022@qq.com 单位代码: 93402829
邮政编码222: 230051 联系人电话: 13705515638
单位传真: 0551-63817876 单位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湖滨村树莓农业示范园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551-63817876;13705515638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已转让企业数(个): 1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马凤;张云华;肖宝祥;张水明;蔡克周;马军;卢思佳;王涛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