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农产品

高寒地区高品质青贮玉米丰产与加工技术集成和示范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青贮玉米;标准化青贮;低温发酵菌剂;豫青贮23号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9632018Y0198 资源采集日期: 2018-10-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青海艺源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鉴字[2017]51号 评价单位: 西宁市科学技术局
评价日期: 2017.08.31 评价证书号: 鉴字[2017]51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高寒地区高品质青贮玉米丰产与加工技术集成和示范》项目   湟源县扎实稳步推进“建设农区现代农牧业示范县”战略实施。全县 31.8万亩土地,种植饲草20万亩,在结构调整上迈出重要的一步。2014年新建、改扩建养殖基地12 处,使全县养殖场达到64个。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生猪、肉牛、奶牛养殖为支撑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金字塔”式的农牧业基地正在发展壮大。通过项目实施辐射推广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高品质青贮玉米品种豫青贮 23号,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和饲用价值,并通过对其青贮,将时令性青饲料加工成可贮存的四季饲料。最大限度地保持饲料营养成分和安全储存,有效地提高饲料的采食率和消化率,既可以常年为牲畜提供优质饲料,有利于提高肉、奶产量和质量。同时充分调动湟源县种植、养殖户积极性,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豫青贮23号,建立跟河南大京九种业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满足当地种植户对青贮玉米良种的需求,保证产业链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1)青贮玉米专用品种示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示范面积不断扩大在以往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品比试验,不同品种间株高、茎重、单株鲜质量、鲜草产量间有所差异,豫青贮23号青贮玉米的产量最高。结果表明豫青贮23号青贮玉米在当地表现出了较好性状及产量。   并于2016年在示范区建成青贮玉米专用品种试验基地2020亩,开展了豫青贮23品种的播种时间、播种量、最佳收割时间及青贮添加剂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完善了当地豫青贮23号种植的田间管理体系,确定最佳收获期,筛选了乳酸菌发酵剂,并于9月底测产,鲜草亩产平均达6160kg/亩。项目通过1年的建设与完善,示范区豫青贮23号核心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充分发挥了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示范功能,展示了豫青贮23品种的“良种、良法”带来的科技成效,为进一步扩大规模与推广面积奠定了基础。项目建立了核心示范区2020亩,示范区推广种植820亩,并带动周边村庄开展示范推广工作。   (2)饲草加工能力迅速提升   通过本项目1年的实施,购置青贮玉米收割机等相关加工设备4台(套),示范区青贮加工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实施期间进行了专用青贮玉米种植与青贮高效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从传统的单一的干草利用方式向现代化、多元化的利用方式转变。通过面包草捆青贮、修建青贮窖青贮等加工方式进行饲草生产,开发优质高蛋白饲草产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016年共生产青贮玉米带穗秸秆(乳熟初期)1.24万吨,新修青贮窖6处,1.2万立方。   (3)确定了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通过在不同生育阶段对豫青贮23玉米全株粗蛋白化验结果表明玉米穗期阶段( 拔节—抽穗) 植株内粗蛋白含量高于花粒期阶段( 抽穗—成熟) 。未抽雄穗时全株粗蛋白为 10.91%, 乳熟初期为 8.53%, 乳熟后期为 6.89%, 到乳熟果穗的粗蛋白可达到为 9.28%。确定了最佳收割时期为乳熟后期至蜡熟前期,此时整株营养含量最高,品质最优。   (4)筛选最适乳酸菌发酵剂   乳酸菌处理组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是因为乳酸菌可以抑制梭菌、腐败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减少了蛋白质的分解损失。乳酸菌浓度为5mg/kg和10mg/kg时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表现效果好于1mg/kg,乳酸菌添加量为5mg/kg时,对于青贮品质影响效果优于其他两个浓度。   (5)开展青贮玉米粉碎粒径研究   选用青贮玉米豫青贮23品种在乳熟后期蜡熟前期作为青贮原料,切碎长度对青贮玉米营养品质的研究。通过感观评定与化学评定方法相结合对比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的营养成分,得出该试验中切碎长度较短的青贮玉米品质优于切碎长度较长的青贮玉米。最佳切碎长度为1.5cm。   (6)初步制定豫青贮23号丰产栽培利用技术规范(试行)   (7)完成各项技术指标   项目通过1年的实施,主要将现有成熟实用的青贮玉米专用品种高效种植及加工技术进行集成与整合,利用优良青贮玉米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整合饲草捆裹青贮技术、高效玉米收获技术及青贮窖青贮等技术,解决当地饲草料品质低、饲草加工水平不高等问题,实现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目标。现已完成各项技术指标。   a.执行区域种植示范基地2020亩,推广种植820亩,青贮玉米亩产达到6160kg/亩。   b.在推广区进行青贮加工鲜秸秆2882吨,青贮的饲草粗蛋白质含量在9.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达42.84%,酸性洗涤纤维17.07%,淀粉含量33.15%。该营养成分接近籽实玉米。   c.通过示范区建设企业年产值达到298.6万元,净利润89.5万元。   
成果名称: 高寒地区高品质青贮玉米丰产与加工技术集成和示范 关键词: 青贮玉米;标准化青贮;低温发酵菌剂;豫青贮23号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农产品
二级分类名称: 农产品加工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6.03 至2016.11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青海艺源工贸有限公司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S548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2016-T-55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260.00 评价单位: 西宁市科学技术局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7.08.31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鉴字[2017]51号 推荐单位: 西宁市科技局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9632018Y0198
成果简介:   《高寒地区高品质青贮玉米丰产与加工技术集成和示范》项目   湟源县扎实稳步推进“建设农区现代农牧业示范县”战略实施。全县 31.8万亩土地,种植饲草20万亩,在结构调整上迈出重要的一步。2014年新建、改扩建养殖基地12 处,使全县养殖场达到64个。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生猪、肉牛、奶牛养殖为支撑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金字塔”式的农牧业基地正在发展壮大。通过项目实施辐射推广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高品质青贮玉米品种豫青贮 23号,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和饲用价值,并通过对其青贮,将时令性青饲料加工成可贮存的四季饲料。最大限度地保持饲料营养成分和安全储存,有效地提高饲料的采食率和消化率,既可以常年为牲畜提供优质饲料,有利于提高肉、奶产量和质量。同时充分调动湟源县种植、养殖户积极性,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豫青贮23号,建立跟河南大京九种业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满足当地种植户对青贮玉米良种的需求,保证产业链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1)青贮玉米专用品种示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示范面积不断扩大在以往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品比试验,不同品种间株高、茎重、单株鲜质量、鲜草产量间有所差异,豫青贮23号青贮玉米的产量最高。结果表明豫青贮23号青贮玉米在当地表现出了较好性状及产量。   并于2016年在示范区建成青贮玉米专用品种试验基地2020亩,开展了豫青贮23品种的播种时间、播种量、最佳收割时间及青贮添加剂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完善了当地豫青贮23号种植的田间管理体系,确定最佳收获期,筛选了乳酸菌发酵剂,并于9月底测产,鲜草亩产平均达6160kg/亩。项目通过1年的建设与完善,示范区豫青贮23号核心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充分发挥了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示范功能,展示了豫青贮23品种的“良种、良法”带来的科技成效,为进一步扩大规模与推广面积奠定了基础。项目建立了核心示范区2020亩,示范区推广种植820亩,并带动周边村庄开展示范推广工作。   (2)饲草加工能力迅速提升   通过本项目1年的实施,购置青贮玉米收割机等相关加工设备4台(套),示范区青贮加工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实施期间进行了专用青贮玉米种植与青贮高效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从传统的单一的干草利用方式向现代化、多元化的利用方式转变。通过面包草捆青贮、修建青贮窖青贮等加工方式进行饲草生产,开发优质高蛋白饲草产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016年共生产青贮玉米带穗秸秆(乳熟初期)1.24万吨,新修青贮窖6处,1.2万立方。   (3)确定了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通过在不同生育阶段对豫青贮23玉米全株粗蛋白化验结果表明玉米穗期阶段( 拔节—抽穗) 植株内粗蛋白含量高于花粒期阶段( 抽穗—成熟) 。未抽雄穗时全株粗蛋白为 10.91%, 乳熟初期为 8.53%, 乳熟后期为 6.89%, 到乳熟果穗的粗蛋白可达到为 9.28%。确定了最佳收割时期为乳熟后期至蜡熟前期,此时整株营养含量最高,品质最优。   (4)筛选最适乳酸菌发酵剂   乳酸菌处理组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是因为乳酸菌可以抑制梭菌、腐败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减少了蛋白质的分解损失。乳酸菌浓度为5mg/kg和10mg/kg时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表现效果好于1mg/kg,乳酸菌添加量为5mg/kg时,对于青贮品质影响效果优于其他两个浓度。   (5)开展青贮玉米粉碎粒径研究   选用青贮玉米豫青贮23品种在乳熟后期蜡熟前期作为青贮原料,切碎长度对青贮玉米营养品质的研究。通过感观评定与化学评定方法相结合对比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的营养成分,得出该试验中切碎长度较短的青贮玉米品质优于切碎长度较长的青贮玉米。最佳切碎长度为1.5cm。   (6)初步制定豫青贮23号丰产栽培利用技术规范(试行)   (7)完成各项技术指标   项目通过1年的实施,主要将现有成熟实用的青贮玉米专用品种高效种植及加工技术进行集成与整合,利用优良青贮玉米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整合饲草捆裹青贮技术、高效玉米收获技术及青贮窖青贮等技术,解决当地饲草料品质低、饲草加工水平不高等问题,实现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目标。现已完成各项技术指标。   a.执行区域种植示范基地2020亩,推广种植820亩,青贮玉米亩产达到6160kg/亩。   b.在推广区进行青贮加工鲜秸秆2882吨,青贮的饲草粗蛋白质含量在9.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达42.84%,酸性洗涤纤维17.07%,淀粉含量33.15%。该营养成分接近籽实玉米。   c.通过示范区建设企业年产值达到298.6万元,净利润89.5万元。   
联系人: 杨晓梅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3-27
联系人email: 841786151@qq.com 单位代码: 96300932
邮政编码222: 812100 联系人电话: 15003685498
单位传真: 单位通讯地址: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供销社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971-2431124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陈永顺;徐成体;王伟;吴玉萍;李桂花;张生贵;杨晓梅 资源采集日期: 2018-10-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