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嫁接;蔷薇;试管;月季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814488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
评价日期: | 2017.12.12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该技术是在“切花月季在广西地区的高效栽培与推广示范”(农成转2015009)、“切花月季品种的资源收集与引种栽培”(桂农科2011YM16)、“广西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远缘杂交研究”(2015JM04)等项目的支持下完成的。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山区等地区。我国是世界野生蔷薇的起源和分布中心之一,有蔷薇属植物95种,约占全世界总数的47%,可利用的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月季(Rosa chinensis)是蔷薇属的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被誉为“花中皇后”、“花中女王”,作为切花在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是当今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目前,规模化种植的月季,大多数是扦插苗。扦插苗一般可种植3-4年,而嫁接苗的种植年限则高于扦插苗。嫁接分为试管外嫁接和试管嫁接。试管外嫁接指的是传统意义的嫁接方法,试管嫁接又称微嫁接,以组织培养为基础在试管内将砧木与接穗进行嫁接获得新植株的技术。试管嫁接可以人工控制植物所处的环境,保证了植物所需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排除了外界环境因素对嫁接成活的影响,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同时也极大地缩短了种质创新的进程。目前试管嫁接技术已应用在某些植物种类中,但尚未见有应用于月季和野蔷薇的远缘嫁接上。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月季组培苗的获得 ①外植体的消毒灭菌以及初代培养:以带1个芽的月季茎段为外植体,用中性洗涤剂浸泡10min后用自来水冲干净,然后转入超净工作台工作,先用75%乙醇灭菌30s,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升汞处理10 min、无菌水冲洗3次,接入初代培养基MS培养基培养20d; ②增殖培养:将茎段萌发的嫩芽切取下来,接入MS+6-BA 1.5-3.0 mg/L+NAA 0.1 mg/L中,周期15-18d; ③生根培养:当增殖出的小苗长至2.0-3.5 cm时,接入WPM+ 6-BA 0.5-1.5 mg/L + NAA 0.5 mg/L中培养15-25d;(2)野蔷薇组培苗的获得 ①外植体的消毒灭菌及初代培养:以带1个芽的野蔷薇茎段为外植体,先用中性洗涤剂浸泡10min,并用自来水冲干净后,转入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仔细拭擦茎段后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升汞处理12 min、无菌水冲洗3次,接入初代培养基MS培养20d; ②增殖培养:将茎段萌发的嫩芽切取下来,接入1/2MS+6-BA 1.0-1.5 mg/L+IBA 0.05-0.1mg/L中,周期15-20d; ③生根培养:当小苗长至高约2.0-3.5cm时,接入WPM+6-BA 0.5-1.5 mg/L+NAA 0.5 mg/L中培养15-25d;(3)试管嫁接 选择野蔷薇组培苗为砧木,月季组培苗为接穗,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先将长至2.5-3.5 cm高的野蔷薇小苗切去所有叶片以及顶芽,并在顶部中间纵切,长度为0.2-0.4 cm,然后接入生根培养基WPM+ 6-BA0.5-1.5 mg/L + NAA0.5 mg/L上;再将高3-4 cm的月季小苗或者新芽,要求至少有1-2片叶片,切成1.0-2.5 cm长的带茎尖的苗,将其基部切成“V”字形;最后将月季小苗基部小心插入蔷薇小苗的顶部切口中;生根时间为15-20d;(4)嫁接后移栽 将生根良好的小苗,真叶已长出,主根有3-4条,根长为2.5-3.5 cm,置于室温下炼苗1 d,然后除去瓶盖再炼苗1-2 d,洗去残余培养基,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溶液或者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 min再移栽,移栽后浇透定根水,之后每间早晚浇水一次,10-15 d后即可正常生长。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该技术可以人工控制植物所处的环境,保证了植物所需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排除了外界环境因素对嫁接成活的影响,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排除了季节对嫁接的限制, (2)该技术可以有效节约土地面积。 (3)该技术极大地缩短了嫁接进程。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技术对试管嫁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包括月季组培苗的获得、野蔷薇组培苗的获得、试管嫁接的方法以及嫁接后的移栽。该技术安全可靠。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已在广西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得到了应用,并获得了一批的无菌嫁接种苗。但由于对组培设备设施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六、历年获奖情况;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