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项目;落叶;技术模式;光皮桦;育苗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成熟应用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论文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行业标准 | |||
成果登记号: | 08651 | 资源采集日期: | 10-3-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黄山学院 | 技术水平: | 国内领先 | ||
评价证书号: | 皖林科鉴字[2008]第1号 | 评价单位: | 安徽省林业厅 | ||
评价日期: | 2008.12.14 | 评价证书号: | 皖林科鉴字[2008]第1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产权转让 | 推广形式: | 产权转让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梁先生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3865324/18977114118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皖南主要落叶阔叶树育苗与造林技术模式研究》项目为安徽省速生丰产林项目办公室2003年立项下达,项目编号为皖林丰办[2003]46号,属地方林业自选立项课题。 项目由黄山学院与省速生丰产林项目办公室及项目建设县若干生产单位共同组成课题协作组协同攻关。项目针对我国南方,尤其是皖南杉木人工林等采伐迹地因连栽导致地力衰退,林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自2003年起开展了皖南主要落叶阔叶树光皮桦、枫香、南酸枣等阔叶树种育苗与造林技术模式研究。 按照试验目标,选择祁门、旌德等地不同立地类型,建立了枫香、南酸枣、光皮桦树种间、不同密度和基肥种类、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等多种比较试验林,并对5年生试验林中的枫香、南酸枣、光皮桦的壮苗培育技术、苗期和幼林的物候期、生长节律、造林地立地条件控制、造林密度控制、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项目针对光皮桦种子小、寿命短,夏播苗木产量低、苗木规格小等问题,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光皮桦种子超干储藏、生理指标变化及其种子含水量恢复等技术。常温条件下,种子含水量降至4~5﹪时密封储藏10个月后,种子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率。研究总结出了光皮桦种子超干储藏至春播、夏播遮光率控制在60﹪左右的高效优质的苗木生产技术,突破了光皮桦苗木培育的技术瓶颈。 项目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总结提出了适合皖南山地的针叶人工林更新改造的阔针混交、阔叶树纯林的不同丰产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恢复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人工林的森林生态环境,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