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林业科学

岷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退化天然林;岷江上游;封山育林;重建技术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技术成熟度: 成熟应用阶段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论文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行业标准
成果登记号: 9512008Y0574 资源采集日期: 10-3-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水平: 国际先进
评价证书号: 9512008Y0574 评价单位: 四川省林业厅
评价日期: 2008.05.30 评价证书号: 9512008Y0574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产权转让 推广形式: 产权转让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本项目主要针对岷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恢复与重建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应用领域为退化植被生态恢复、滑坡地治理等。主要技术原理为森林生态学、植物群落学、恢复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近自然林”思想。   根据天然林的自然特性和人为干扰后的退化状况,提出岷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分类原则、退化等级确定标准和方法,提出退化天然林封山育林技术体系,筛选出不同类型退化天然林的最佳植被模式;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开展绝对封禁、人工促进更新、结构调整、抚育间伐等恢复技术试验研究,研究最佳的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技术体系,以确保天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与健康发展;应用生态系统管理方法,通过封山保育、封育改造、封育调整、封育补植等途径,有效地保护、恢复和扩大天然林资源,筛选退化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及示范模式,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岷江上游天然林资源恢复与重建不仅有利于保护和增加该区天然林资源、改善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森林生产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会大大提高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的科技含量,为该区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研究成果示范和推广可大幅度提高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和重建的速度、规模和质量,提高该区退化天然林的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林区和流域的生态环境,在恢复和增加森林资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工农业发展、保障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理县、汶川县、松潘县、小金县、马尔康县及金川等县推广应用面积达45000亩,新增产值4000万元,新增利税400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100万元。

成果名称: 岷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关键词: 退化天然林;岷江上游;封山育林;重建技术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一级分类名称: 林业科学
二级分类名称: 造林技术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2001.01 至2005.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行业标准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论文
技术成熟度: 成熟应用阶段 技术水平: 国际先进
研究形式: 与院校、所合作 学科分类1: 国家标准GB 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
单位名称: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农业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国家科技计划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课题立项编号: 2004BA501B0601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100 评价单位: 四川省林业厅
评价形式: 鉴定 应用状态: 稳定应用
评价日期: 2008.05.30 转让范围: 产权转让
评价证书号: 9512008Y0574 推荐单位: 四川省林业厅
推广形式: 产权转让 成果登记号: 9512008Y0574
成果简介:

  本项目主要针对岷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恢复与重建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应用领域为退化植被生态恢复、滑坡地治理等。主要技术原理为森林生态学、植物群落学、恢复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近自然林”思想。   根据天然林的自然特性和人为干扰后的退化状况,提出岷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分类原则、退化等级确定标准和方法,提出退化天然林封山育林技术体系,筛选出不同类型退化天然林的最佳植被模式;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开展绝对封禁、人工促进更新、结构调整、抚育间伐等恢复技术试验研究,研究最佳的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技术体系,以确保天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与健康发展;应用生态系统管理方法,通过封山保育、封育改造、封育调整、封育补植等途径,有效地保护、恢复和扩大天然林资源,筛选退化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及示范模式,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岷江上游天然林资源恢复与重建不仅有利于保护和增加该区天然林资源、改善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森林生产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会大大提高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的科技含量,为该区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研究成果示范和推广可大幅度提高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和重建的速度、规模和质量,提高该区退化天然林的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林区和流域的生态环境,在恢复和增加森林资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工农业发展、保障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理县、汶川县、松潘县、小金县、马尔康县及金川等县推广应用面积达45000亩,新增产值4000万元,新增利税400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100万元。

联系人: 刘兴良 成果登记日期: 08-5-21
联系人email: asclky@shell.scsti.ac.cn 单位代码: 95100062
邮政编码222: 610081 联系人电话: 028-83226547
单位传真: 02883222080 单位通讯地址: 成都市星辉西路十八号
单位所在省市: 1 单位电话: 028-83221662;83226547;83223603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独立科研机构
合作完成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理县林业局;阿坝州川西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09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刘兴良;刘世荣;何飞;史作民;郑绍伟;樊华;王玲 资源采集日期: 10-3-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