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林业科学

高陡边坡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高陡边坡;植被混凝土技术;护坡绿化技术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EK2018E180303000501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TGU-KY201700127 评价单位: 湖北金源绿通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评价日期: 2017.12.17 评价证书号: TGU-KY201700127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课题来源:自选项目   背景: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家政策已对人居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把保护生态环境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中均将“人与自然和谐”作为重要内容。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将废弃地、其他污染土地、工矿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城镇化地区合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城市大多也依山而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城镇化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矿等等开发建设活动,避免不了开挖山体,伴随着产生了许多扰动边坡,也带来水土流失、边坡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小于45°的缓坡绿化和防护都比较容易,而70°以上的高陡边坡安全防护和植被恢复非常困难。   国内传统的高陡边坡治理技术主要有水泥框格梁、锚杆注浆支护、素喷混凝土、混凝土挡墙、格栅网、钢绳网、格宾网、种植槽飘板、客土喷播等技术。锚杆支护能够解决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格宾网、框格梁、挡土墙也能在一定范围内拦截落石,但这些技术被统称为“钢性”技术,它们的共同缺陷是无法兼顾生态修复的功能,甚至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污染;近年来,客土喷播技术虽然采取植物等措施兼顾了绿化,因为客土无强度和附着力,无法在高陡边坡领域应用,所喷射的客土层无法抵抗暴雨冲刷和烈日暴晒,客土层容易脱落造成植物枯死,不能永久的解决固土和植被恢复这一问题。   对高陡边坡进行综合治理必须兼顾稳定山体和恢复生态的双重目标。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正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产生的。目前,植被混凝土技术发明以来适应范围通常为70°坡度的边坡、高度小于50米的范围内。而在100米高度以上80°坡度的高陡边坡领域应用较少,要求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需要有更高的强度和适应性。   技术原理:   在高陡边坡上凿岩增加条状U型糙面,在U型糙面凹部放置黄麻纤维生物棒,然后再铺挂络合营养结构网,最后喷射植被混凝土生物培育混合料。达到稳定边坡、使得植被与混凝土能共存的双重功能。      性能指标:   本发明将应用范围扩大到了高度100米~200米的范围高陡边坡上。水泥用量由10kg/㎡提升至15kg/㎡。强度由0.45Mpa增加到0.75Mpa。生物培育料中的嗜盐菌体,提高了植被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耐碱细菌孢子具有代谢活性,能够抵抗较高的机械应力和化学诱导应力,能在pH11.0的环境中生长。   本发明进一步提升了植被混凝土基材稳定性和附着力,增大抗滑阻力,达到稳定边坡、保持水土的生态防护目的,解决了握裹力和粘结应力不够,植被混凝土基材较难附着高陡坡面,需增加水泥用量,而出现的植被混凝土基材盐碱化,不能形成稳定植被群落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增大水泥用量来提升植被混凝土在高陡边坡防护强度,黄麻纤维生物棒具有吸附和消减水泥的盐碱特性,络合营养结构网提高了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糠醛渣、β-新型耐碱细菌孢子、α-中度嗜盐菌等材料优化了盐碱理化性质。几种关键工序模块和材料的组合,各司其职达到稳定边坡、使得草灌花与混凝土能共存的双重功能。技术较为成熟稳定,在进行护坡及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不断改进技术,把应用范围从往前的岩石边坡、土质边坡、水泥边坡等拓展到废弃矿山环境治理领域、高陡岩石边坡、绿色公路、中小流域生态水系治理、滨水岸坡、库区消落带。它与传统的土木工程护坡(钢筋锚杆支护、挂网、格构等)相结合,可有效实现坡面的生态植被恢复。不仅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净化空气,还可以改善环境和景观,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和市场前景。 很好地解决了工程建设中边坡防护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是对传统生态修复方式的根本变革,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同步,有效地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与环境保护成本。我们在过去推广应用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扩大应用领域,在省外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推广面积120万平米。   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高陡边坡领域,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同时对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国家政府部门主导编制技术标准指南或施工技术行业规范。开发更苛刻的工况条件下的技术,用来解决其他领域的生态修复难题。   2018年1月19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成果名称: 高陡边坡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 关键词: 高陡边坡;植被混凝土技术;护坡绿化技术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林业科学
二级分类名称: 绿化建设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7.02 至2018.01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JYLT-KYHT201700126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75.00 评价单位: 湖北金源绿通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7.12.17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TGU-KY201700127 推荐单位: 宜昌市科技局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EK2018E180303000501
成果简介:   课题来源:自选项目   背景: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家政策已对人居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把保护生态环境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中均将“人与自然和谐”作为重要内容。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将废弃地、其他污染土地、工矿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城镇化地区合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城市大多也依山而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城镇化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矿等等开发建设活动,避免不了开挖山体,伴随着产生了许多扰动边坡,也带来水土流失、边坡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小于45°的缓坡绿化和防护都比较容易,而70°以上的高陡边坡安全防护和植被恢复非常困难。   国内传统的高陡边坡治理技术主要有水泥框格梁、锚杆注浆支护、素喷混凝土、混凝土挡墙、格栅网、钢绳网、格宾网、种植槽飘板、客土喷播等技术。锚杆支护能够解决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格宾网、框格梁、挡土墙也能在一定范围内拦截落石,但这些技术被统称为“钢性”技术,它们的共同缺陷是无法兼顾生态修复的功能,甚至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污染;近年来,客土喷播技术虽然采取植物等措施兼顾了绿化,因为客土无强度和附着力,无法在高陡边坡领域应用,所喷射的客土层无法抵抗暴雨冲刷和烈日暴晒,客土层容易脱落造成植物枯死,不能永久的解决固土和植被恢复这一问题。   对高陡边坡进行综合治理必须兼顾稳定山体和恢复生态的双重目标。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正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产生的。目前,植被混凝土技术发明以来适应范围通常为70°坡度的边坡、高度小于50米的范围内。而在100米高度以上80°坡度的高陡边坡领域应用较少,要求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需要有更高的强度和适应性。   技术原理:   在高陡边坡上凿岩增加条状U型糙面,在U型糙面凹部放置黄麻纤维生物棒,然后再铺挂络合营养结构网,最后喷射植被混凝土生物培育混合料。达到稳定边坡、使得植被与混凝土能共存的双重功能。      性能指标:   本发明将应用范围扩大到了高度100米~200米的范围高陡边坡上。水泥用量由10kg/㎡提升至15kg/㎡。强度由0.45Mpa增加到0.75Mpa。生物培育料中的嗜盐菌体,提高了植被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耐碱细菌孢子具有代谢活性,能够抵抗较高的机械应力和化学诱导应力,能在pH11.0的环境中生长。   本发明进一步提升了植被混凝土基材稳定性和附着力,增大抗滑阻力,达到稳定边坡、保持水土的生态防护目的,解决了握裹力和粘结应力不够,植被混凝土基材较难附着高陡坡面,需增加水泥用量,而出现的植被混凝土基材盐碱化,不能形成稳定植被群落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增大水泥用量来提升植被混凝土在高陡边坡防护强度,黄麻纤维生物棒具有吸附和消减水泥的盐碱特性,络合营养结构网提高了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糠醛渣、β-新型耐碱细菌孢子、α-中度嗜盐菌等材料优化了盐碱理化性质。几种关键工序模块和材料的组合,各司其职达到稳定边坡、使得草灌花与混凝土能共存的双重功能。技术较为成熟稳定,在进行护坡及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不断改进技术,把应用范围从往前的岩石边坡、土质边坡、水泥边坡等拓展到废弃矿山环境治理领域、高陡岩石边坡、绿色公路、中小流域生态水系治理、滨水岸坡、库区消落带。它与传统的土木工程护坡(钢筋锚杆支护、挂网、格构等)相结合,可有效实现坡面的生态植被恢复。不仅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净化空气,还可以改善环境和景观,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和市场前景。 很好地解决了工程建设中边坡防护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是对传统生态修复方式的根本变革,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同步,有效地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与环境保护成本。我们在过去推广应用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扩大应用领域,在省外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推广面积120万平米。   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高陡边坡领域,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同时对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国家政府部门主导编制技术标准指南或施工技术行业规范。开发更苛刻的工况条件下的技术,用来解决其他领域的生态修复难题。   2018年1月19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联系人: 余远国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3-27
联系人email: 单位代码: 94200476
邮政编码222: 443000 联系人电话: 0717-8853802
单位传真: 0717-8853333 单位通讯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体育场路31号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717-8853356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金章利;刘高鹏;许阳;陈玉娥;孙红绪;许文年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