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便携式;浅表静脉;智能成像;反馈定位;投影仪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18092035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浙科验字[2018]891号 | 评价单位: | 浙江省科技厅 | ||
评价日期: | 2018.07.12 | 评价证书号: | 浙科验字[2018]891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项目首先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手背静脉血管增强装置和其工作原理,并分析了目前已有设备的优缺点,并针对其不足以及之前的验证实验提出了将手背静脉血管增强装置移植到DSP开发平台上来提高其便携性的方案。该系统仍然是采用近红外光作为光源,利用手背静脉血管与周围组织对近红外光吸收效果不同的原理来实现的。整个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图像采集单元,核心处理单元和图像投影单元。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始终秉持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和便携性的设计原则。首先对系统中的核心处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并就核心芯片的选型比对了ARM、FPGA和DSP的性能特点,确定选用更适合视频处理的DSP芯片。同时确定采用对近红外光敏感的CMOS图像传感器来获取图像信息,核心算法在以DSP为主要处理芯片上进行设计实现,最后将采集到的图像经过处理再通过标准的DLP投影仪投影出去。 系统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图像投影算法均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利用摄像头自带的AD转换器将图像转换为数据并通过DSP的EPPI数据线及对应的DMA功能将数据存储到DSP的缓存区中。通过核心处理器对图像数据进行高斯滤波、二值化操作后将图像以RGB565的格式由DSP投影仪输出。在图像数据输入输出的过程中使用了DSP独特的DMA功能,这样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占用DSP核心处理器的时钟,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及性能。项目主要完成了一下几个方面研究任务: 1.设计了整体的系统,包括传感器、滤光片、核心芯片和投影仪的选型等工作。为了达到预期的投影目标,对系统中传感器和投影仪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计算,达到了预期投影效果。 2.根据采集图像中存在的噪声等问题,合理设定了传感器的曝光时间与感光增益等参数,并选择了合适的处理算法,以达到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根据不同人手背大小不同,在系统中增加了图像的放大、平移等功能操作,进一步完善了系统的可操作性。 3.基于DSP在视频处理及算法速度上的强大优势,在核心板上的设计实现了预定的功能,能够实现手背静脉血管的采集与反投影工作。完成了从PC机的验证到DSP核心板的移植。该系统缩小了设备的体积,提高了运算速度同时通过合理的选择器件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设计的成本和功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