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农作物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资源创新及主效QTL与环境互作的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资源创新;QTL定位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技术成熟度: 初期阶段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其他应用技术
成果登记号: 黑2008-0868 资源采集日期: 09-3-20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东北农业大学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黑龙江省科技厅
评价日期: 2007.11.05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不转让 推广形式: 合作开发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从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纯化到生理小种的鉴定,从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到病原菌的分子检测与分析,从东北三省的抗源筛选到大豆抗病原菌生理生化机理的初步探讨,从病原菌致病因子之一的毒素的提取、纯化、化学结构分析到大豆抗毒素机理的研究,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从致病因子--病原菌和寄主-大豆的致病机理及抗性机理,并通过跨洲大环境分子定位稳定的耐病性QTL,进而实现了分子聚合育种。在《Euphytica》和《Heredit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篇和在《高技术通讯》发表EI论文1篇,并应邀参加第六次国际大豆会议、中日韩国际豆类会议、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和第十五国际植物保护大会做专题报告。 1. 利用同源克隆和电子克隆方法克隆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SR1- 4等4个基因,并在GENBANK 上登录,SR1基因通过构建正反义表达载体和转化烟草验证,表现出抗病性。 2. 在国际上首次进行大豆抗病性的跨洲际大环境分子定位研究,在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多个地点、多个年份跨洲际鉴定大豆耐疫霉根腐病的损失率,并将其作为依据挖掘耐病性QTL,进而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耐病性品种(系)。 3. 采用SSR分子标记将两个耐病品种的耐病性位点聚合到后代品系中,实现了分子聚合育种,在国内还未见报道。 4. 在国际上首次利用RAPD和EST-SSR等方法将中国和美国、加拿大疫霉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群进化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研究,证明了中国和美国、加拿大疫霉根腐病原菌起源相对独立、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为抗疫霉根腐病遗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5. 首次利用我国高抗疫霉根腐病的品种绥农10号,采用SSH和Microarray法建立了抗性相关基因文库。 6. 分离鉴定的大豆疫霉根腐病3、4、5、8、15、44、54号小种在国内首次报道。 7. 首次在国内对东北三省的栽培大豆进行了大规模的抗源筛选,并证实东北三省存在着丰富的抗性资源。 8. 首次对黑龙江省的优势疫霉根腐病菌小种的致病因子之一的毒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为进一步用毒素在室内进行大豆的抗性鉴定,防止疫霉根腐病菌的扩散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成果名称: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资源创新及主效QTL与环境互作的研究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资源创新;QTL定位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一级分类名称: 农作物
二级分类名称: 经济作物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2005.06 至2007.10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其他应用技术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技术成熟度: 初期阶段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研究形式: 与国外合作 学科分类1: 210.30
单位名称: 东北农业大学 学科分类2: /
中图分类号1: S565.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农业
中图分类号2: / 课题来源: 国际合作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 课题立项编号: 2005DFA30340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152 评价单位: 黑龙江省科技厅
评价形式: 验收 应用状态: 未应用
评价日期: 2007.11.05 转让范围: 不转让
评价证书号: / 推荐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推广形式: 合作开发 成果登记号: 黑2008-0868
成果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从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纯化到生理小种的鉴定,从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到病原菌的分子检测与分析,从东北三省的抗源筛选到大豆抗病原菌生理生化机理的初步探讨,从病原菌致病因子之一的毒素的提取、纯化、化学结构分析到大豆抗毒素机理的研究,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从致病因子--病原菌和寄主-大豆的致病机理及抗性机理,并通过跨洲大环境分子定位稳定的耐病性QTL,进而实现了分子聚合育种。在《Euphytica》和《Heredit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篇和在《高技术通讯》发表EI论文1篇,并应邀参加第六次国际大豆会议、中日韩国际豆类会议、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和第十五国际植物保护大会做专题报告。 1. 利用同源克隆和电子克隆方法克隆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SR1- 4等4个基因,并在GENBANK 上登录,SR1基因通过构建正反义表达载体和转化烟草验证,表现出抗病性。 2. 在国际上首次进行大豆抗病性的跨洲际大环境分子定位研究,在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多个地点、多个年份跨洲际鉴定大豆耐疫霉根腐病的损失率,并将其作为依据挖掘耐病性QTL,进而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耐病性品种(系)。 3. 采用SSR分子标记将两个耐病品种的耐病性位点聚合到后代品系中,实现了分子聚合育种,在国内还未见报道。 4. 在国际上首次利用RAPD和EST-SSR等方法将中国和美国、加拿大疫霉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群进化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研究,证明了中国和美国、加拿大疫霉根腐病原菌起源相对独立、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为抗疫霉根腐病遗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5. 首次利用我国高抗疫霉根腐病的品种绥农10号,采用SSH和Microarray法建立了抗性相关基因文库。 6. 分离鉴定的大豆疫霉根腐病3、4、5、8、15、44、54号小种在国内首次报道。 7. 首次在国内对东北三省的栽培大豆进行了大规模的抗源筛选,并证实东北三省存在着丰富的抗性资源。 8. 首次对黑龙江省的优势疫霉根腐病菌小种的致病因子之一的毒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为进一步用毒素在室内进行大豆的抗性鉴定,防止疫霉根腐病菌的扩散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联系人: 科技处 成果登记日期: 07-11-24
联系人email: kjc@neau.edu.cn 单位代码: 92300013
邮政编码222: 150030 联系人电话: 0451-55190055
单位传真: 0451-55190651 单位通讯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木材街59号
单位所在省市: 黑龙江省 单位电话: 0451-55190055;55190778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大专院校
合作完成单位: /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0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李文滨;张淑珍;韩英鹏;kangfu yu;徐鹏飞;许修宏;李修平;陈庆山;吴俊江;杨秀红;吕慧颖 资源采集日期: 09-3-20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