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生物技术 » 农业生物技术

特大旱灾后的认识与启示——林业在抗旱减灾中的作用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林业;抗旱减灾;作用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技术成熟度: 初期阶段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其他应用技术
成果登记号: 9512007R0461 资源采集日期: 07-12-30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四川省林业厅
评价日期: 2006.12.15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限国内转让 推广形式: 合作开发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特大旱灾后的认识与启示——林业在抗旱减灾中的作用研究”是在2006年四川省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的背景下,林业厅组织专家组深入遂宁、南充、达州、内江、自贡市等重灾区指导抗灾救灾、恢复林业生产的同时调查研究生态林业在这次百年不遇干旱中的作用与表现。 本课题研究任务是调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小气候、溪河流量、堰塘水井干枯、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对农业、水产业、林业干旱受损和人畜饮水的影响,其目的是为构建综合防旱减灾体系、完善四川盆地丘陵区防护林生态体系以及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布局提供合理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机构提供参考。 本课题采用选择自然地理条件相近,森林植被(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有显著差异的县和乡(镇)进行典型调查与对比分析方法,在受旱最重的遂宁、南充、达州、内江、自贡5个市选择了森林覆盖率高与森林覆盖率低的射洪县与船山区、宣汉县与达县、万源县与开江县、威远县与内江市中区、荣县与贡井区等5对10县(区)为调查对象。对比县中,射洪县、宣汉县、万源县、威远县、荣县森林覆盖率25.30%~52.29%,平均为39.46%,相对应的船山区、达县、开江县、内江市中区、贡井区森林覆盖率16.60%~28.57%,平均为22.09%。同时,在以上10个县(区)和高坪区、蓬安县、蓬溪县等每个县(区)选择自然地理相近、森林植被差异明显的乡镇2~3对,共15对为乡级对比调查对象,这些乡镇中森林覆盖率高的乡镇平均为38.81%,相对应低的乡镇平均为15.90%。在县、乡两个对比层面分别调查小气候、溪河流量、堰塘和水井干枯、土壤水分情况,以及农业、水产业、林业受损和人畜饮水情况等。 (一)不同森林植被下的温度和蓄水情况 1、小气候情况 据宣汉、达县、万源、开江、荣县、贡井区等6个县(区)的调查资料统计,在伏旱的6~8月期间,森林覆盖率高的县比覆盖率低的县,平均气温低0.1~1.5℃,平均相对湿度高4%~5%,≥35℃的高温天气数少6~18天。 2、溪河流量情况 通过对内江市中区、威远县、高坪区、宣汉县、达县等5个县(区)12个乡镇293条溪河的对比调查,森林覆盖率高(平均为39.0%)的龚家乡、越溪镇、胜观镇、天台乡、河市镇等6个乡镇,境内98条溪河,断流30条,平均断流率为25%,平均断流天数为35.3天;森林覆盖率低(平均为13.4%)的凤鸣乡、龙会镇、龙门镇、下八乡、石板镇等6个乡镇,境内195条溪河,断流164条,平均断流率为69%,平均断流天数为52天。如宣汉县君塘镇、下八乡,两个乡镇自然条件相近,而森林覆盖率分别为45.82%和16.60%,君塘镇境内38条河断流10条,断流率为26.3%,而下八乡境内120条小溪断流109条,断流率90.8%,且开始断流时间比前者提前31天。 3、堰塘和水井干枯情况 通过对宣汉县花池乡与双河镇、达县斌朗乡与百节镇、威远县两河镇与新店镇、内江市中区龚家乡与凤鸣乡、高坪区胜观镇与龙门镇、蓬安县罗家镇与锦屏镇、南燕乡与碧溪乡等7对乡镇的2070个堰塘、13014口水井的干枯情况,以及4487口新打水井的出水情况调查。在相近自然条件下,森林覆盖率高(平均为41.1%)的7个乡镇,境内681个堰塘,干枯278个,平均干枯率为40.9%;水井7263口,干枯3174口,平均干枯率为43.7%;新打水井932口,出水井538口,平均出水井率为57.68%,打井平均深度为7.7m。而森林覆盖率低(平均为18.3%)的7个乡镇,境内1389个堰塘,干枯868个,平均干枯率为62.5%,水井5751口,干枯4026口,平均干枯率为70%;新打水井3555口,出水井1712口,平均出水井率为48.15%,打井平均深度为12.6m。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井碑村与唐家乡西堰村皆为丘陵地貌,自然地理条件极为相似,井碑村森林覆盖率为28.07%,坡中上部有成片茂密森林,90%红层打井5~7 m就有水,而西堰村森林覆盖率仅为3.65%,无成片森林,坡顶是农耕地,红层找水打井51口,深18~25米,只有57%共29口井有水。 4、土壤水分情况 据本次对达县和宣汉的10个乡镇调查,森林覆盖率高(平均为37.2%)的5个乡镇,0~40cm土层平均含水量,水稻田为13.8%,二台土为11.9%,三台土为11.2%;森林覆盖率较低(平均为18.6%)的5个乡镇,0~40cm土层平均含水量,水稻田为8.2%,二台土为6.7%,三台土为6.6%。 在蓬安县的调查,林地的保水能力强于耕地,0~40cm的土层中,林地的土壤平均含水率比耕地高出0.7~2.1%。本次对5个县(区)9个乡镇调查,有农田防护林的农田开裂时间比没有的推迟5~20天,裂缝小0.1~3.1cm。 (二)不同森林植被下的农业、水产业、林业受损和人畜饮水情况 1、农业受旱情况 调查了内江市中区、威远县、射洪县、船山区、宣汉县和达县等6县(区)367.4万亩主要农作物受灾情况,森林覆盖率高(平均为43.16%)的威远、射洪、宣汉的水稻、玉米和红薯平均受灾率78.1%、成灾率54.6%、绝收率14.0%;森林覆盖率低(平均为20.84%)的内江市中区、船山区、达县,水稻、玉米和红薯平均受灾率94.8%、成灾率70.8%、绝收率18.0%。森林覆盖率高的县比低的县水稻、玉米和红薯受灾率平均降低16.6%、成灾率降低16.2%、绝收率降低4.0%。 通过对威远、宣汉、内江市中区、贡井区、达县等5县7对乡镇调查,覆盖率高的7个乡镇(平均覆盖率为41.3%),水稻、玉米和红薯平均受灾率77.2%、成灾率42.2%、绝收率13.8%;覆盖率低的7个乡镇(平均覆盖率为14.6%),水稻、玉米和红薯平均受灾率97.5%、成灾率61.9%、绝收率26.5%。森林覆盖率高的乡镇比低的乡镇水稻、玉米和红薯受灾率平均降低20.3%、成灾率降低19.7%、绝收率降低12.7%。 2、水产业受旱情况 通过对3县8个乡镇今年同期与上年同期存库鱼类数量分析比较,森林覆盖率高(平均为37.65%)的乡镇比覆盖率低(平均12.74%)的乡镇养鱼减少率,内江市中区越溪镇比龙会镇少31.03%;宜汉县天台乡比南坝镇少73.79%,君塘镇比下八乡少6.34%;高坪区胜观镇比青居镇少2.22%。水产养殖的平均减少率前者比后者少28%。 3、林业受旱情况 调查10个县(区)的67346亩新造林和幼龄林,森林覆盖率高的县,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2%、34.6%,森林覆盖率低的县,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4%、58.7%;前者比后者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少2.2%、24.1%。森林覆盖率高的乡镇,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7%、31.5%,森林覆盖率低的乡镇,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6%、60.3%;前者比后者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少4.9%、28.8%。 4、人畜饮水情况 据威远、宣汉、蓬溪、高坪、蓬安等5县(区)调查,人饮困难数占总人口的比率,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质量好的乡镇平均为28.7%,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质量差的乡镇平均为52.7%,后者比前者多24.0%;畜饮困难数占总畜口的比率,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质量好的乡镇平均为21.0%,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质量差的乡镇平均为44.2%,后者比前者多23.2%。如,宜汉县天台乡森林覆盖率为36.76%,且森林植被好,人均有林地面积为1.38亩,而南坝镇森林覆盖率为12.75%,森林质量较差,人均有林地面积仅为0.07亩,后者人畜饮水困难程度较前者大24.01%。 (三)得到的启示 通过对百年不遇旱灾中森林所起作用的系统调研和分析,结合我省丘区十年九旱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我省丘陵旱区抗旱减灾能力。 1、进一步发挥森林蓄水的基础作用,构筑综合防旱减灾体系。 川中丘陵农区灌溉系统不完善,广大的坡耕地仍靠天降水,而且大面积的紫色土保水能力差,加之森林分布不均、质量还不高,蓄水能力较低,因此,提高川中旱区的抗旱减灾能力,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合理利用天上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综合抗旱减灾体系中,工程蓄水是保障,应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科学布局灌溉网络,提高调水能力;土壤蓄水有潜力,要搞好土壤改良,建设节水设施,推动节水种植业的开展,增强抗旱能力;森林蓄水打基础,应大力推进川中丘陵区的生态林业建设,大规模地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充分发挥森林蓄水的基础作用,建设“森林水库”,挖掘森林蓄水潜力,增强森林蓄水能力。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切实抓好工程蓄水、土壤蓄水和森林蓄水工作,正确处理蓄水、用水和节水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工程水库”、“土壤水库”和“森林水库”各自的独特作用,挖掘“三水并蓄”的潜力,进一步构筑持续有效的综合防旱减灾体系。 2、进一步加强川中丘陵区生态林业建设,提高区域抗旱耐旱能力。 我省川中丘陵区通过多年的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森林植被得到了较好恢复,生态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区域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一些县乡森林覆盖率还不高,荒山秃岭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以柏木纯林和幼林为主体的川中防护林,结构单一、质量低下、功能弱化,森林植被的最佳防护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有限。为此,根据川中丘区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现状,以提高森林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在山丘顶部、耕地周围和农舍四旁增加森林植被,特别是要在大江、大河分水岭和沿岸建设骨干林带,同时加快对现有森林的结构调整,适时启动“森林经营工程”,把低效林分改造为多树种、多层次、异龄化以及乔、灌、草结合的高效林分,提高和完善森林的生态和经济功能,建设一个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川中丘区森林生态体系,全面提高川中农区自然生态系统的抗旱和耐旱能力。 3、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布局,发挥农、林比较优势,增强抗旱减灾能力。 川中农区种植业应该根据农业和林业特性,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结构和布局上倡导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构建良好的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目前,川中丘陵地区很多地方山顶种植小麦、玉米、红苕等农作物,不仅粮食产量低,而且水土流失大,易受旱,灾情重,损失大;山腰和田坎地角栽满种尽,没有科学配置防护林。为此,应进一步调整川中丘陵区农与林、林与林的结构和布局,尽可能地在山顶布局发展生态防护林,在山腰选择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或速生丰产用材林,在山脚和沟谷主要发展粮食生产,即在山顶戴上“绿帽子”,山腰系上“金带子”,山下建成“粮屯子”,建成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抗逆保收能力强健的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增强川中农区抗旱减灾能力,稳定发挥生态和经济效益。

成果名称: 特大旱灾后的认识与启示——林业在抗旱减灾中的作用 关键词: 林业;抗旱减灾;作用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一级分类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
二级分类名称: /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2006.01 至2007.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其他应用技术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技术成熟度: 初期阶段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研究形式: 与院校、所合作 学科分类1: 220.10
单位名称: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科分类2: /
中图分类号1: S718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农业
中图分类号2: / 课题来源: 地方计划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 课题立项编号: /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19 评价单位: 四川省林业厅
评价形式: 鉴定 应用状态: 未应用
评价日期: 2006.12.15 转让范围: 限国内转让
评价证书号: / 推荐单位: 四川省林业厅
推广形式: 合作开发 成果登记号: 9512007R0461
成果简介:

“特大旱灾后的认识与启示——林业在抗旱减灾中的作用研究”是在2006年四川省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的背景下,林业厅组织专家组深入遂宁、南充、达州、内江、自贡市等重灾区指导抗灾救灾、恢复林业生产的同时调查研究生态林业在这次百年不遇干旱中的作用与表现。 本课题研究任务是调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小气候、溪河流量、堰塘水井干枯、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对农业、水产业、林业干旱受损和人畜饮水的影响,其目的是为构建综合防旱减灾体系、完善四川盆地丘陵区防护林生态体系以及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布局提供合理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机构提供参考。 本课题采用选择自然地理条件相近,森林植被(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有显著差异的县和乡(镇)进行典型调查与对比分析方法,在受旱最重的遂宁、南充、达州、内江、自贡5个市选择了森林覆盖率高与森林覆盖率低的射洪县与船山区、宣汉县与达县、万源县与开江县、威远县与内江市中区、荣县与贡井区等5对10县(区)为调查对象。对比县中,射洪县、宣汉县、万源县、威远县、荣县森林覆盖率25.30%~52.29%,平均为39.46%,相对应的船山区、达县、开江县、内江市中区、贡井区森林覆盖率16.60%~28.57%,平均为22.09%。同时,在以上10个县(区)和高坪区、蓬安县、蓬溪县等每个县(区)选择自然地理相近、森林植被差异明显的乡镇2~3对,共15对为乡级对比调查对象,这些乡镇中森林覆盖率高的乡镇平均为38.81%,相对应低的乡镇平均为15.90%。在县、乡两个对比层面分别调查小气候、溪河流量、堰塘和水井干枯、土壤水分情况,以及农业、水产业、林业受损和人畜饮水情况等。 (一)不同森林植被下的温度和蓄水情况 1、小气候情况 据宣汉、达县、万源、开江、荣县、贡井区等6个县(区)的调查资料统计,在伏旱的6~8月期间,森林覆盖率高的县比覆盖率低的县,平均气温低0.1~1.5℃,平均相对湿度高4%~5%,≥35℃的高温天气数少6~18天。 2、溪河流量情况 通过对内江市中区、威远县、高坪区、宣汉县、达县等5个县(区)12个乡镇293条溪河的对比调查,森林覆盖率高(平均为39.0%)的龚家乡、越溪镇、胜观镇、天台乡、河市镇等6个乡镇,境内98条溪河,断流30条,平均断流率为25%,平均断流天数为35.3天;森林覆盖率低(平均为13.4%)的凤鸣乡、龙会镇、龙门镇、下八乡、石板镇等6个乡镇,境内195条溪河,断流164条,平均断流率为69%,平均断流天数为52天。如宣汉县君塘镇、下八乡,两个乡镇自然条件相近,而森林覆盖率分别为45.82%和16.60%,君塘镇境内38条河断流10条,断流率为26.3%,而下八乡境内120条小溪断流109条,断流率90.8%,且开始断流时间比前者提前31天。 3、堰塘和水井干枯情况 通过对宣汉县花池乡与双河镇、达县斌朗乡与百节镇、威远县两河镇与新店镇、内江市中区龚家乡与凤鸣乡、高坪区胜观镇与龙门镇、蓬安县罗家镇与锦屏镇、南燕乡与碧溪乡等7对乡镇的2070个堰塘、13014口水井的干枯情况,以及4487口新打水井的出水情况调查。在相近自然条件下,森林覆盖率高(平均为41.1%)的7个乡镇,境内681个堰塘,干枯278个,平均干枯率为40.9%;水井7263口,干枯3174口,平均干枯率为43.7%;新打水井932口,出水井538口,平均出水井率为57.68%,打井平均深度为7.7m。而森林覆盖率低(平均为18.3%)的7个乡镇,境内1389个堰塘,干枯868个,平均干枯率为62.5%,水井5751口,干枯4026口,平均干枯率为70%;新打水井3555口,出水井1712口,平均出水井率为48.15%,打井平均深度为12.6m。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井碑村与唐家乡西堰村皆为丘陵地貌,自然地理条件极为相似,井碑村森林覆盖率为28.07%,坡中上部有成片茂密森林,90%红层打井5~7 m就有水,而西堰村森林覆盖率仅为3.65%,无成片森林,坡顶是农耕地,红层找水打井51口,深18~25米,只有57%共29口井有水。 4、土壤水分情况 据本次对达县和宣汉的10个乡镇调查,森林覆盖率高(平均为37.2%)的5个乡镇,0~40cm土层平均含水量,水稻田为13.8%,二台土为11.9%,三台土为11.2%;森林覆盖率较低(平均为18.6%)的5个乡镇,0~40cm土层平均含水量,水稻田为8.2%,二台土为6.7%,三台土为6.6%。 在蓬安县的调查,林地的保水能力强于耕地,0~40cm的土层中,林地的土壤平均含水率比耕地高出0.7~2.1%。本次对5个县(区)9个乡镇调查,有农田防护林的农田开裂时间比没有的推迟5~20天,裂缝小0.1~3.1cm。 (二)不同森林植被下的农业、水产业、林业受损和人畜饮水情况 1、农业受旱情况 调查了内江市中区、威远县、射洪县、船山区、宣汉县和达县等6县(区)367.4万亩主要农作物受灾情况,森林覆盖率高(平均为43.16%)的威远、射洪、宣汉的水稻、玉米和红薯平均受灾率78.1%、成灾率54.6%、绝收率14.0%;森林覆盖率低(平均为20.84%)的内江市中区、船山区、达县,水稻、玉米和红薯平均受灾率94.8%、成灾率70.8%、绝收率18.0%。森林覆盖率高的县比低的县水稻、玉米和红薯受灾率平均降低16.6%、成灾率降低16.2%、绝收率降低4.0%。 通过对威远、宣汉、内江市中区、贡井区、达县等5县7对乡镇调查,覆盖率高的7个乡镇(平均覆盖率为41.3%),水稻、玉米和红薯平均受灾率77.2%、成灾率42.2%、绝收率13.8%;覆盖率低的7个乡镇(平均覆盖率为14.6%),水稻、玉米和红薯平均受灾率97.5%、成灾率61.9%、绝收率26.5%。森林覆盖率高的乡镇比低的乡镇水稻、玉米和红薯受灾率平均降低20.3%、成灾率降低19.7%、绝收率降低12.7%。 2、水产业受旱情况 通过对3县8个乡镇今年同期与上年同期存库鱼类数量分析比较,森林覆盖率高(平均为37.65%)的乡镇比覆盖率低(平均12.74%)的乡镇养鱼减少率,内江市中区越溪镇比龙会镇少31.03%;宜汉县天台乡比南坝镇少73.79%,君塘镇比下八乡少6.34%;高坪区胜观镇比青居镇少2.22%。水产养殖的平均减少率前者比后者少28%。 3、林业受旱情况 调查10个县(区)的67346亩新造林和幼龄林,森林覆盖率高的县,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2%、34.6%,森林覆盖率低的县,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4%、58.7%;前者比后者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少2.2%、24.1%。森林覆盖率高的乡镇,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7%、31.5%,森林覆盖率低的乡镇,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6%、60.3%;前者比后者柏木和桤木新造林和幼龄林平均死亡率分别少4.9%、28.8%。 4、人畜饮水情况 据威远、宣汉、蓬溪、高坪、蓬安等5县(区)调查,人饮困难数占总人口的比率,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质量好的乡镇平均为28.7%,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质量差的乡镇平均为52.7%,后者比前者多24.0%;畜饮困难数占总畜口的比率,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质量好的乡镇平均为21.0%,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质量差的乡镇平均为44.2%,后者比前者多23.2%。如,宜汉县天台乡森林覆盖率为36.76%,且森林植被好,人均有林地面积为1.38亩,而南坝镇森林覆盖率为12.75%,森林质量较差,人均有林地面积仅为0.07亩,后者人畜饮水困难程度较前者大24.01%。 (三)得到的启示 通过对百年不遇旱灾中森林所起作用的系统调研和分析,结合我省丘区十年九旱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我省丘陵旱区抗旱减灾能力。 1、进一步发挥森林蓄水的基础作用,构筑综合防旱减灾体系。 川中丘陵农区灌溉系统不完善,广大的坡耕地仍靠天降水,而且大面积的紫色土保水能力差,加之森林分布不均、质量还不高,蓄水能力较低,因此,提高川中旱区的抗旱减灾能力,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合理利用天上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综合抗旱减灾体系中,工程蓄水是保障,应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科学布局灌溉网络,提高调水能力;土壤蓄水有潜力,要搞好土壤改良,建设节水设施,推动节水种植业的开展,增强抗旱能力;森林蓄水打基础,应大力推进川中丘陵区的生态林业建设,大规模地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充分发挥森林蓄水的基础作用,建设“森林水库”,挖掘森林蓄水潜力,增强森林蓄水能力。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切实抓好工程蓄水、土壤蓄水和森林蓄水工作,正确处理蓄水、用水和节水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工程水库”、“土壤水库”和“森林水库”各自的独特作用,挖掘“三水并蓄”的潜力,进一步构筑持续有效的综合防旱减灾体系。 2、进一步加强川中丘陵区生态林业建设,提高区域抗旱耐旱能力。 我省川中丘陵区通过多年的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森林植被得到了较好恢复,生态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区域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一些县乡森林覆盖率还不高,荒山秃岭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以柏木纯林和幼林为主体的川中防护林,结构单一、质量低下、功能弱化,森林植被的最佳防护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有限。为此,根据川中丘区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现状,以提高森林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在山丘顶部、耕地周围和农舍四旁增加森林植被,特别是要在大江、大河分水岭和沿岸建设骨干林带,同时加快对现有森林的结构调整,适时启动“森林经营工程”,把低效林分改造为多树种、多层次、异龄化以及乔、灌、草结合的高效林分,提高和完善森林的生态和经济功能,建设一个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川中丘区森林生态体系,全面提高川中农区自然生态系统的抗旱和耐旱能力。 3、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布局,发挥农、林比较优势,增强抗旱减灾能力。 川中农区种植业应该根据农业和林业特性,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结构和布局上倡导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构建良好的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目前,川中丘陵地区很多地方山顶种植小麦、玉米、红苕等农作物,不仅粮食产量低,而且水土流失大,易受旱,灾情重,损失大;山腰和田坎地角栽满种尽,没有科学配置防护林。为此,应进一步调整川中丘陵区农与林、林与林的结构和布局,尽可能地在山顶布局发展生态防护林,在山腰选择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或速生丰产用材林,在山脚和沟谷主要发展粮食生产,即在山顶戴上“绿帽子”,山腰系上“金带子”,山下建成“粮屯子”,建成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抗逆保收能力强健的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增强川中农区抗旱减灾能力,稳定发挥生态和经济效益。

联系人: 科技处 成果登记日期: 07-12-20
联系人email: 83226547@163.com 单位代码: 95100062
邮政编码222: 610081 联系人电话: 028-83226547
单位传真: 028-83223603 单位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星辉西路18号
单位所在省市: 四川省 单位电话: 028-83221662;83226547;83223603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独立科研机构
合作完成单位: 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遂宁市林业局;南充市林业局;达州市林业局;内江市林业局;自贡市林业局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07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向成华;骆宗诗;范成绪;慕长龙;李建贤;鄢武先;童伟;闵安民;孟宏伟 资源采集日期: 07-12-30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