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生物技术 » 农业生物技术

闽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闽江流域;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技术成熟度: 成熟应用阶段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新技术
成果登记号: 9352007Y0108 资源采集日期: 07-8-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评价证书号: 闽科鉴字[2006]第165号 评价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06.11.28 评价证书号: 闽科鉴字[2006]第165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限国内转让 推广形式: 4;5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该项目是福建省科技厅于2001年下达的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01Z025。主要应用流域为森林生态、流域管理方面。项目通过5年的攻关研究,主要利用恢复生态学和流域管理学原理,比较系统地开展了闽江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结构特征与功能规律、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及生态重建技术、流域林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从森林生态系统水平上阐明了闽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性退化和生态脆弱性的机理,提出了闽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生态重建优化模式与可持续经营的科学理论和技术途径,建立了闽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模式。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通过闽江流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研究,在闽江上游的武夷山、龙栖山、万木林、天宝岩等自然保护区建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定位站4个,揭示了闽江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自然和人为因素,阐明了流域退化的类型、过程和特点,提出了闽江流域生态系统恢复的对策。 2.开展了闽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模式研究,通过小流域9种森林植被类型的恢复试验,表明由针、阔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森林类型对土壤贮水和入渗能力的提高作用最大,其次是由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植被,而由针叶树为主组成的森林植被较差。从生态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全面考虑,总结、提出闽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及生态重建的优化模式:小流域采用近自然恢复模式、混交模式、杉农复合经营林分及复层林模式,效果均高于人工纯林;流域库区远山、陡坡和山上部可以木荷林等水源涵养林为主;山坡中部和管理不便的立地条件较好的远山可以锥栗等干果林为主;近山中下部土壤条件较好,油桃和梨树等经济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开展了闽江流域防护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在分析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闽江流域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类型区划,分别上、中、下游构建3个建设小区和11个治理亚区,提出各自的生态恢复途径和治理思路。提出流域水源涵养林管护型、人工营造型、林分改造型、封山育林型、生态经济型等5个经营模式,并以马尾松、木荷混交林营建为例,进行造林技术设计,为流域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方案。 4.进行了闽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调控技术研究,建立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树形结构,运用专家咨询等方法确立了4个层次、3个系统指标、6个大类指标、33个基层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流域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计算出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为0.750,处于中等偏上的可持续状态。比较不同状态层指标的数值,发现制约流域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森林资源的生态效能供给、维持能力,通过大力营造混交林和近自然恢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手段,提高流域森林生态稳定性、生态系统生产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和森林经营水平,是促进闽江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研究成果对稳固流域防护林、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果名称: 闽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键词: 闽江流域;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一级分类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
二级分类名称: /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2001.01 至2005.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新技术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技术成熟度: 成熟应用阶段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研究形式: 与院校、所合作 学科分类1: 220.10
单位名称: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科分类2: /
中图分类号1: S718.55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农业
中图分类号2: / 课题来源: 地方计划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 课题立项编号: 2001Z025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150 评价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形式: 鉴定 应用状态: 稳定应用
评价日期: 2006.11.28 转让范围: 限国内转让
评价证书号: 闽科鉴字[2006]第165号 推荐单位: 福建省林业厅
推广形式: 4;5 成果登记号: 9352007Y0108
成果简介:

  该项目是福建省科技厅于2001年下达的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01Z025。主要应用流域为森林生态、流域管理方面。项目通过5年的攻关研究,主要利用恢复生态学和流域管理学原理,比较系统地开展了闽江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结构特征与功能规律、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及生态重建技术、流域林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从森林生态系统水平上阐明了闽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性退化和生态脆弱性的机理,提出了闽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生态重建优化模式与可持续经营的科学理论和技术途径,建立了闽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模式。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通过闽江流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研究,在闽江上游的武夷山、龙栖山、万木林、天宝岩等自然保护区建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定位站4个,揭示了闽江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自然和人为因素,阐明了流域退化的类型、过程和特点,提出了闽江流域生态系统恢复的对策。 2.开展了闽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模式研究,通过小流域9种森林植被类型的恢复试验,表明由针、阔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森林类型对土壤贮水和入渗能力的提高作用最大,其次是由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植被,而由针叶树为主组成的森林植被较差。从生态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全面考虑,总结、提出闽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及生态重建的优化模式:小流域采用近自然恢复模式、混交模式、杉农复合经营林分及复层林模式,效果均高于人工纯林;流域库区远山、陡坡和山上部可以木荷林等水源涵养林为主;山坡中部和管理不便的立地条件较好的远山可以锥栗等干果林为主;近山中下部土壤条件较好,油桃和梨树等经济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开展了闽江流域防护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在分析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闽江流域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类型区划,分别上、中、下游构建3个建设小区和11个治理亚区,提出各自的生态恢复途径和治理思路。提出流域水源涵养林管护型、人工营造型、林分改造型、封山育林型、生态经济型等5个经营模式,并以马尾松、木荷混交林营建为例,进行造林技术设计,为流域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方案。 4.进行了闽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调控技术研究,建立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树形结构,运用专家咨询等方法确立了4个层次、3个系统指标、6个大类指标、33个基层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流域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计算出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为0.750,处于中等偏上的可持续状态。比较不同状态层指标的数值,发现制约流域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森林资源的生态效能供给、维持能力,通过大力营造混交林和近自然恢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手段,提高流域森林生态稳定性、生态系统生产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和森林经营水平,是促进闽江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研究成果对稳固流域防护林、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系人: 叶功富 成果登记日期: 07-1-4
联系人email: yegongfu@126.com 单位代码: 93500010
邮政编码222: 350012 联系人电话: 0591-87911425
单位传真: 0591-87918904 单位通讯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上赤桥35号
单位所在省市: 福建省 单位电话: 0591-87918904;87911429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独立科研机构
合作完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森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利用重点实验室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07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叶功富;洪伟;吴承帧;万泉;谭芳林;潘辉;董建文;林捷;罗美娟;陈碧华 资源采集日期: 07-8-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