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DNA疫苗;浸泡免疫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EK2018D120264001338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2017第27号 | 评价单位: | 武汉市科技局 | ||
评价日期: | 2017.04.19 | 评价证书号: | 2017第27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随着集约化养殖和养殖水环境恶化,鳜鱼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威胁鳜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鳜传染性脾 肾坏死症是危害养殖鳜鱼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可高达100%,病原为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属虹彩病毒科,使用药物防治几乎 没有可能,迫切需要开展其致病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 DNA 疫苗在预防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传染性疾病和治疗癌症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刺激机体同时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NIH 和WHO 都强调核酸疫苗是疫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DNA 疫苗具有容易操作、稳定、安全的优点,能更快应对病毒抗原变异的状况。体内注射 中,由于DNA 疫苗易被酶解,其治疗效果并不稳定,但鱼类特有粘膜免疫机制,粘膜淋巴组织可以直接接触并摄入DNA 疫苗,刺激免疫系统, 引起优良的免疫保护效果。技术原理:本项目通过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敏感细胞系EPC 细胞实验平台,构建针对该病毒的DNA 疫苗,通过细胞试验和注射免疫证明DNA 疫苗的免疫活性,通过室内和大塘浸泡免疫试验,明确DNA疫苗浸泡免疫对鳜鱼免疫系统的活化和对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侵染的保护。 性能指标:1)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GFP-N1-MCP;2)免疫原性分析; 3)攻毒保护效果与保护时效测定;4)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DNA 疫苗浸泡免疫规程。 通过“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DNA 疫苗开发及浸泡免疫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工作开展:成功构建了鳜ISKNV DNA 疫苗,建立了鳜ISKNV 细胞培养扩增方法,并申请专利,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大塘试验,明确了鳜ISKNV DNA 疫苗浸泡免疫效果,成果建立了鳜ISKNV DNA 疫苗浸泡免疫方法,并申请专利保护。 两年的研究收集了大量武汉地区鳜鱼病毒病样本,进行了鳜ISKNV DNA 疫苗的开发研究和大塘试验,通过对下塘前鳜鱼苗进行DNA 疫苗浸泡免疫,免疫后对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的预防的有效率为67.8%,免疫组的存活率在78.4%-88.5%,渔民增收超过15%以上。 我国水产养殖密度大,病害频发,药物的大量使用严重影响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给我国本部丰富的水资源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水产养殖用疫苗为市场急需产品。DNA 疫苗构建极为简便,生产成本低廉,生产工艺技术难度低,储蓄运输条件方便。本研究中通过注射免疫,实验室、大塘浸泡免疫,与病毒灭活疫苗浸泡免疫比较等研究证明,DNA 疫苗浸泡免疫能够有效刺激鳜鱼鱼体产生免疫保护,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养殖风险,减轻鳜鱼养殖中的病害损伤,减少鳜鱼养殖中的药物投入和人力投入,增加渔民收入,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如果能够在鱼苗出厂前或下塘前进行免疫浸泡,将会起到非常好的免疫效果。 项目开发的水产用DNA 疫苗因其是目前我国水产业急需,并且具有使用安全、方便、价格低廉、没有药物使用中的耐药性、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优势,符合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成为我国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防治第一例DNA 浸泡免疫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和潜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