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生物技术 » 农业生物技术

养殖鱼类高效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和示范应用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亚单位疫苗;口服疫苗;益生菌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津20180300 资源采集日期: 2018-10-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14ZCZDNC00007/180232 评价单位: 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评价日期: 2018.02.12 评价证书号: 14ZCZDNC00007/180232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基地,目前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达120万平米以上,约占全国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的十分之一,养殖品种涵盖了鲆鲽类、鲑鳟鱼类、河豚等一些海珍品。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提高和养殖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不规范的养殖模式导致养殖鱼类病害频发,这严重阻碍了我市及全国地区的海水工厂化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目前主要以药物防治为主,长期滥用药物不仅使药物的效果受到了限制,还可诱发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导致“无药可用”,更严重的是药物在养殖动物体内残留和养殖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必须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以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的残留及环境危害等问题,因此“养殖鱼类高效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和示范应用”获天津市科委支持,被列为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14ZCZDNC00007,项目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开发鱼类亚单位疫苗,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技术和复乳化凝集技术开发口服肠溶包衣疫苗并形成产品,从海水鱼类肠道中分离鉴定益生菌作为免疫促进剂辅助疫苗的使用。项目的实施对控制我市及周边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疾病的爆发和流行,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提升我市海水养殖鱼类疾病控制技术水平,有效减少或杜绝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保障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我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项目在对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亚单位疫苗,探索口服疫苗包被技术工艺,同时以健康鲆鲽鱼苗种为研究对象,从肠道分离筛选获得益生菌,经规模化制备应用到养殖生产。最后集成应用已开发的口服疫苗、益生菌等免疫技术产品和制备接种技术规程,应用于养殖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取得的主要结果结论及创新情况如下:   (1)针对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疾病,系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了危害严重的致病病原;   (2)首次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患病养殖水体和健康养殖水体中细菌菌群的丰度和组成情况;   (3)利用最新的生物学技术,针对两种重要的致病病原,开发制备出六种高效亚单位疫苗,能有效地激活鱼体的免疫反应;   (4)分别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技术和复乳化凝集技术开发出两种鱼类口服疫苗,均可有效激活鱼体的免疫反应,最高免疫保护率可达77.6%;   (5)从健康的鲆鲽鱼肠道内分离获得一株芽孢杆菌,该益生菌具有较强的消化酶活性和抑菌活性,能激活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显著提高半滑舌鳎苗种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   (6)总结制定了益生菌的工业发酵技术规程和生产应用技术规程;   (7)在海水工厂化养殖场建立口服疫苗和益生菌的制备技术平台,集成已开发的免疫技术和产品,在海水工厂化养殖场进行示范应用1万平米以上,累计新增产值3780万元;   (8)申请专利4项,发表文章3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开发新工艺3个。
成果名称: 养殖鱼类高效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和示范应用 关键词: 亚单位疫苗;口服疫苗;益生菌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
二级分类名称: 水产养殖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4.04 至2017.09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科分类2: 240.30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S943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14ZCZDNC00007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30.00 评价单位: 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8.02.12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14ZCZDNC00007/180232 推荐单位: 天津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津20180300
成果简介: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基地,目前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达120万平米以上,约占全国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的十分之一,养殖品种涵盖了鲆鲽类、鲑鳟鱼类、河豚等一些海珍品。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提高和养殖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不规范的养殖模式导致养殖鱼类病害频发,这严重阻碍了我市及全国地区的海水工厂化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目前主要以药物防治为主,长期滥用药物不仅使药物的效果受到了限制,还可诱发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导致“无药可用”,更严重的是药物在养殖动物体内残留和养殖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必须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以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的残留及环境危害等问题,因此“养殖鱼类高效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和示范应用”获天津市科委支持,被列为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14ZCZDNC00007,项目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开发鱼类亚单位疫苗,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技术和复乳化凝集技术开发口服肠溶包衣疫苗并形成产品,从海水鱼类肠道中分离鉴定益生菌作为免疫促进剂辅助疫苗的使用。项目的实施对控制我市及周边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疾病的爆发和流行,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提升我市海水养殖鱼类疾病控制技术水平,有效减少或杜绝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保障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我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项目在对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亚单位疫苗,探索口服疫苗包被技术工艺,同时以健康鲆鲽鱼苗种为研究对象,从肠道分离筛选获得益生菌,经规模化制备应用到养殖生产。最后集成应用已开发的口服疫苗、益生菌等免疫技术产品和制备接种技术规程,应用于养殖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取得的主要结果结论及创新情况如下:   (1)针对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疾病,系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了危害严重的致病病原;   (2)首次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患病养殖水体和健康养殖水体中细菌菌群的丰度和组成情况;   (3)利用最新的生物学技术,针对两种重要的致病病原,开发制备出六种高效亚单位疫苗,能有效地激活鱼体的免疫反应;   (4)分别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技术和复乳化凝集技术开发出两种鱼类口服疫苗,均可有效激活鱼体的免疫反应,最高免疫保护率可达77.6%;   (5)从健康的鲆鲽鱼肠道内分离获得一株芽孢杆菌,该益生菌具有较强的消化酶活性和抑菌活性,能激活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显著提高半滑舌鳎苗种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   (6)总结制定了益生菌的工业发酵技术规程和生产应用技术规程;   (7)在海水工厂化养殖场建立口服疫苗和益生菌的制备技术平台,集成已开发的免疫技术和产品,在海水工厂化养殖场进行示范应用1万平米以上,累计新增产值3780万元;   (8)申请专利4项,发表文章3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开发新工艺3个。
联系人: 崔露文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2-12
联系人email: 单位代码: 91204649
邮政编码222: 300221 联系人电话: 022-88254270
单位传真: 022-88254270 单位通讯地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42号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22-88254270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薛淑霞;孙金生;王雪惠;魏俊利;董学旺;孙妍;李晶晶 资源采集日期: 2018-10-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