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生物技术 » 农业生物技术

不同生活型树木海拔上限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生理机制;分布上限;气候变化;群落交错区;高山林线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4912018J0244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评价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价日期: 评价证书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物种分布海拔上限的形成与维持是气候与多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树木分布气候边缘的海拔上限,本质上是一条低温界限,其动态变化是由气候因素主导的,因此气候变化将不可避免的对其产生深刻影响。然而目前对林线之外的其他生活型树木海拔上限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响应动态和驱动机制及形成机理却知之甚少。本项目以气候变化敏感区域秦岭南北坡三种不同生活型树木海拔上限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植物群落学、植物生理学和种群年龄结构时空变化分析的方法,从树木生长与更新、种群结构与格局时空动态探讨和比较了不同生活型树木海拔上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行为与驱动机制,从源限制、汇限制、氮限制的角度揭示了不同生活型树木上限形成的功能机理,并分析了可能的物种特异性和地理特异性特征。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对山地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影响及其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机制提供理论进展。
成果名称: 不同生活型树木海拔上限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 生理机制;分布上限;气候变化;群落交错区;高山林线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
二级分类名称: 林业生物学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5.01 至2018.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31470521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88.00 评价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推荐单位: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4912018J0244
成果简介:   物种分布海拔上限的形成与维持是气候与多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树木分布气候边缘的海拔上限,本质上是一条低温界限,其动态变化是由气候因素主导的,因此气候变化将不可避免的对其产生深刻影响。然而目前对林线之外的其他生活型树木海拔上限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响应动态和驱动机制及形成机理却知之甚少。本项目以气候变化敏感区域秦岭南北坡三种不同生活型树木海拔上限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植物群落学、植物生理学和种群年龄结构时空变化分析的方法,从树木生长与更新、种群结构与格局时空动态探讨和比较了不同生活型树木海拔上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行为与驱动机制,从源限制、汇限制、氮限制的角度揭示了不同生活型树木上限形成的功能机理,并分析了可能的物种特异性和地理特异性特征。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对山地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影响及其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机制提供理论进展。
联系人: 王豫兰 成果登记日期: 2019-01-13
联系人email: 单位代码: 94200156
邮政编码222: 430074 联系人电话: 027-87700816
单位传真: 027-87510251 单位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磨山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27-87510126;87510746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党海山;邓琦;谭香;舒枭;向泽宇;窦晓琳;袁洁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