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初期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农业、生物新品种 | ||||
成果登记号: | 12020510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3-02-20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甬科验字[2012]第05-10号 | 评价单位: | 象山县科技局 | ||
评价日期: | 2012.08.05 | 评价证书号: | 甬科验字[2012]第05-10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允许出口 | 推广形式: | 其他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通过组建宁波海浦生物研发技术中心,深入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技术,探索清洁生产工艺,更深层次地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促进水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低值(废弃)海洋生物的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同时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完善,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逐步提升,从而形成一套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水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却不能与之适应,尤其是深加工技术较为落后。象山县年捕捞和养殖水产品达57万吨,但简单的加工方式和落后的回收手段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每年的低值小杂鱼和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就达到15万吨以上,大部分用来加工成鱼粉,不但附加值较低,而且排放大量恶臭的废气废液,环境污染严重。利用这些低值鱼及废弃物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解决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本中心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酶解技术,对低值鱼及水产品加工废弃物进行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低值鱼类可开发成鱼精膏、鱼蛋白胨(粉)、鱼精调味料、冷鲜鱼粉等产品,用于医药、饲料等行业;生产鱼精膏、鱼蛋白胨(粉)等产品所产生的二次废弃物不丢弃,利用这些二次废弃物和上游水产品加工企业产生的废弃下脚料为主要原料,通过多级生物降解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制得鱼蛋白有机液肥。由此形成了水产品深加工的新型产业链,实现生态循环利用。蛋白质回收率高达95﹪以上,高于国内外报道的水平,少量不能分解的鱼骨可制成鱼骨粉,或直接供给当地饲料厂作原料,真正实现了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由于在再生产的过程中不产生废弃物,不但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解决了水产品加工业的污染问题,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开创了海洋生物资源深加工的循环利用模式和零排放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 鱼精膏、鱼蛋白胨(粉)系列产品,经酶解和特殊工艺精炼而成,具有各种微生物生长因子和广谱的营养成份,能被微生物充分吸收和利用,是极佳的有机氮源,可作为培养基的高端原料和生化试剂使用。鱼蛋白有机液肥富含氨基酸、多肽、有机酸、生物多糖、矿物质及天然生长因子等,具有显著的抗逆、增产、优质效果,可促进农民增收;并能活化和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可广泛应用于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