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生物技术 » 海洋生物科学

南海区域海洋生物种群多样性与生产机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生物种群多样性;海洋生物;典型生态区;南海
成果类别: 基础理论 技术成熟度: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论文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成果登记号: 080059 资源采集日期: 08-12-26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技术水平: 国际先进
评价证书号: 粤科鉴字[2008]74号 评价单位: 广东省科技厅
评价日期: 2008.03.23 评价证书号: 粤科鉴字[2008]74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于海洋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和海洋遥感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基础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本项目以南海典型生态区如河口、海湾及陆架海区和典型生态系统如海草、珊瑚礁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生物生产过程与调控机制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率先发现热带海域次表层存在初级生产最大值并揭示其成因和调控机制,创建了海洋叶绿素垂向分布模式和现场荧光测量经验公式,提出并验证了“珊瑚礁高效营养生态泵”概念,阐释了河口、海湾和陆架海区浮游生物功能群结构与生产过程。 (2)证实了痕量金属在不同食物链传递过程的显著差异性。 (3)揭示了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过程和调控机制。 (4)跟踪监测与遥感相结合分析比较了华南近海发生赤潮的生态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 (5)开拓了柳珊瑚、笛鲷属分子辨识技术和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研究;首次摸清了华南沿岸海草种类、地理分布及其环境状况。 (6)开展海水养殖鱼类能量收支实验研究,首次建立了三种海水鱼类的能量收支方程。 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项目组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培养了一批优秀年轻科技人才,提升了我国海洋生物与生态过程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先后获立项资助的有国家基金5项、973课题1项、中科院创新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发表论文248篇,其中SCI 收录89篇,共被引用2120次,他引1481次,均为正面引用,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研究成果充实了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内涵,丰富了海洋生态学理论,推动了生物海洋学发展。研究成果为河口、海湾的环境整治、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对促进建立赤潮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珊瑚礁、海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有效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部分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近海工程环境评价、海洋资源环境规划以及实施近海生态系统管理和国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成果名称: 南海区域海洋生物种群多样性与生产机制 关键词: 生物种群多样性;海洋生物;典型生态区;南海
成果类别: 基础理论 一级分类名称: 海洋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名称: /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1986.01 至2007.03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成果属性: /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论文
技术成熟度: / 技术水平: 国际先进
研究形式: 与院校、所合作 学科分类1: 570.50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学科分类2: /
中图分类号1: P745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
中图分类号2: / 课题来源: 01;02
应用行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基础研究计划 课题立项编号: 40229008;2001CB409707;KZCX2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480 评价单位: 广东省科技厅
评价形式: 评审 应用状态: /
评价日期: 2008.03.23 转让范围: /
评价证书号: 粤科鉴字[2008]74号 推荐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推广形式: / 成果登记号: 080059
成果简介:

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于海洋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和海洋遥感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基础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本项目以南海典型生态区如河口、海湾及陆架海区和典型生态系统如海草、珊瑚礁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生物生产过程与调控机制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率先发现热带海域次表层存在初级生产最大值并揭示其成因和调控机制,创建了海洋叶绿素垂向分布模式和现场荧光测量经验公式,提出并验证了“珊瑚礁高效营养生态泵”概念,阐释了河口、海湾和陆架海区浮游生物功能群结构与生产过程。 (2)证实了痕量金属在不同食物链传递过程的显著差异性。 (3)揭示了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过程和调控机制。 (4)跟踪监测与遥感相结合分析比较了华南近海发生赤潮的生态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 (5)开拓了柳珊瑚、笛鲷属分子辨识技术和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研究;首次摸清了华南沿岸海草种类、地理分布及其环境状况。 (6)开展海水养殖鱼类能量收支实验研究,首次建立了三种海水鱼类的能量收支方程。 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项目组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培养了一批优秀年轻科技人才,提升了我国海洋生物与生态过程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先后获立项资助的有国家基金5项、973课题1项、中科院创新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发表论文248篇,其中SCI 收录89篇,共被引用2120次,他引1481次,均为正面引用,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研究成果充实了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内涵,丰富了海洋生态学理论,推动了生物海洋学发展。研究成果为河口、海湾的环境整治、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对促进建立赤潮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珊瑚礁、海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有效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部分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近海工程环境评价、海洋资源环境规划以及实施近海生态系统管理和国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联系人: 李丽璇 成果登记日期: 08-4-7
联系人email: lxlee@scsio.ac.cn 单位代码: 94400151
邮政编码222: 510301 联系人电话: 020-89023122
单位传真: 020-84451672 单位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单位所在省市: 广东省 单位电话: 020-84452227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独立科研机构
合作完成单位: 香港科技大学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0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黄良民;钱培元;王文雄;黄小平;唐丹玲;陈清潮;尹健强;谭烨辉;黄晖;张俊彬;刘胜;何毛贤;孙丽华;宋星宇;李开枝 资源采集日期: 08-12-26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