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生物技术 » 海洋生物科学

浙东沿海典型海洋生物中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海产品;河豚毒素;检测方法;中毒;液相色谱-质谱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18009090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浙科验字[2018]1144号 评价单位: 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管理办公室
评价日期: 2018.11.06 评价证书号: 浙科验字[2018]1144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本研究通过对前处理、仪器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海产品中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检测方法;了解浙东沿海典型河豚鱼、织纹螺中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毒性及分布特征;了解浙江沿海市售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含量情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建立了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定量定性检测织纹螺、贝类等新鲜海产品中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适用于河豚毒素衍生物的半定量检测。   (2)建立了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定量定性检测即食烤鱼片等干制海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   (3)在浙江沿海织纹螺和河豚鱼体内证实存在9种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其中,4,9-脱水-5,6,11-脱氧河豚毒素、4-表5,6,11-脱氧河豚毒素和11-脱氧河豚毒素首次发现存在于织纹螺样品。毒素主要蓄积于河豚鱼肝脏内。部分织纹螺和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浓度水平较高,建议继续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野生河豚鱼。   (4)为了了解2013-2015年浙江4个沿海地市典型海产品中河豚毒素的含量情况。按照代表性、适时性和随机性原则,在网店、食品商店和农贸市场采集新鲜贝类、织纹螺和烤鱼片样本,采用亲水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进行定量检测。浙江沿海地市海产品中河豚毒素总检出率为8.2%,织纹螺样品检出率最高,其中4份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浓度超过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无毒河豚的限量标准(2.2 mg/kg);烤鱼片样品检出率为6.2%,最高浓度为1.79 mg/kg,网店销售和散装烤鱼片的检出率相对较高;浙东沿海市售新鲜贝类样品均未检出河豚毒素。   (5)风险评估预警:浙江沿海地市织纹螺、野生河豚鱼普遍存在河豚毒素,建议继续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野生河豚;部分烤鱼片样本检出河豚毒素,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以保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成果名称: 浙东沿海典型海洋生物中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 海产品;河豚毒素;检测方法;中毒;液相色谱-质谱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海洋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名称: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6.01 至2017.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科分类2: 550.20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TS254.7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2016C37029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8.00 评价单位: 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管理办公室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8.11.06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浙科验字[2018]1144号 推荐单位: 舟山市科学技术局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18009090
成果简介:   本研究通过对前处理、仪器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海产品中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检测方法;了解浙东沿海典型河豚鱼、织纹螺中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毒性及分布特征;了解浙江沿海市售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含量情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建立了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定量定性检测织纹螺、贝类等新鲜海产品中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适用于河豚毒素衍生物的半定量检测。   (2)建立了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定量定性检测即食烤鱼片等干制海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   (3)在浙江沿海织纹螺和河豚鱼体内证实存在9种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其中,4,9-脱水-5,6,11-脱氧河豚毒素、4-表5,6,11-脱氧河豚毒素和11-脱氧河豚毒素首次发现存在于织纹螺样品。毒素主要蓄积于河豚鱼肝脏内。部分织纹螺和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浓度水平较高,建议继续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野生河豚鱼。   (4)为了了解2013-2015年浙江4个沿海地市典型海产品中河豚毒素的含量情况。按照代表性、适时性和随机性原则,在网店、食品商店和农贸市场采集新鲜贝类、织纹螺和烤鱼片样本,采用亲水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进行定量检测。浙江沿海地市海产品中河豚毒素总检出率为8.2%,织纹螺样品检出率最高,其中4份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浓度超过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无毒河豚的限量标准(2.2 mg/kg);烤鱼片样品检出率为6.2%,最高浓度为1.79 mg/kg,网店销售和散装烤鱼片的检出率相对较高;浙东沿海市售新鲜贝类样品均未检出河豚毒素。   (5)风险评估预警:浙江沿海地市织纹螺、野生河豚鱼普遍存在河豚毒素,建议继续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野生河豚;部分烤鱼片样本检出河豚毒素,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以保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联系人: 楼江红 成果登记日期: 2018-11-18
联系人email: 631892062@qq.com 单位代码: 93300726
邮政编码222: 316021 联系人电话: 0580-2080906
单位传真: 0580-2080905 单位通讯地址: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华道268号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580-2080908;2080904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方力;余新威;张志超;王恒;秦英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