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海洋;无毒;防污剂;来源;筛选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713413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广西科学院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
评价日期: | 2017.05.27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任务来源: “海洋生物来源的新型高效无毒防污剂筛选和优化”(合同编号:桂科合14123001-7)为2014年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桂科技字【2014】123号),是广西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课题。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项目属于海洋生物制品开发领域项目。运用多种现代高效快速分离制备技术,从海洋动物、植物、微生物中获得天然化合物。通过活性测试模型,筛选出活性先导化合物,并优化其结构,进一步探讨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以获得机制明确且活性显著的海洋天然活性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工生产技术,生产海洋防污产品。创造性和先进性: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在海洋天然产物抗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方面的专利共3项,化合物类型都为萜类化合物。 专利内容涉及到萜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活性研究,但是分离纯化规模均是实验室级别的,未涉及到海洋来源化合物抗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机理研究,更未见以海洋来源为核心,制备高效无毒的新型海洋防污剂方面的专利。该研究中的主要活性产物是内酯类新化合物,目前已经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已经完成了小试规模的研究,展现出明显的创新性和强大的竞争力。项目提供了1个高效无毒的新型海洋防污涂料试制产品,并申请了发明专利。项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首先报道了50个新化合物的波谱信息和化合物结构。项目获得了14个高效无毒(低毒)海洋生物来源的防污剂,并获得了阿维霉素类化合物(4个)的作用机制。 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全球每年由于海洋污损生物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近百亿美元,因此如何防治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已成为人类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涂料企业由于起步晚,技术储备不足,如果不能紧扣市场脉搏,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很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因此,针对这种现状,获得高效无毒的新型海洋防污剂,如果成功应用于生产实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浩瀚的海洋世界里,栖息着2000-3000种污损生物,其中一半以上生活在近岸和港湾。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一直面临着防除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问题,而采用防污剂制成防污涂料是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有效的手段。TBT(三丁基锡)涂料和氧化亚铜涂料也会在海洋中(特别是海港中)大量聚集,从而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用范围和深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目前没有新型无毒或低毒的抗污剂作为替代品。针对这种现状,寻找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高效海洋防污剂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项目运用多种现代高效快速分离制备和分析技术,从海洋动植物和海洋微生物中获得573个天然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50个。通过活性测试模型,筛选出14个活性先导化合物,进一步探讨4个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利用现代化工生产技术,生产海洋防污涂料,测试其野外抗生物污损活性,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获得1种环境友好型的高效无毒新型防污涂料。海洋涂料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全球海洋涂料的需求量约4.46亿升,价值约26亿美元。进入21世纪,我国船舶涂料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了涂料行业发展最快、与国际接轨最早、工业涂料市场份额大的领域之一。全球涂料行业正在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海洋防污涂料产品则向着低污染性、节能型和多功能型方向发展。很多著名国外企业如丹麦赫普公司、国际涂料(IP)公司、日本关西、挪威佐敦、荷兰式玛卡龙。美国Ameron、韩国KCC结合这一市场情况,正在积极加强海洋新型防污涂料的研制工作,以谋求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而中国涂料企业由于起步晚,技术储备不足,如果不能紧扣市场脉搏,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很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因此,针对这种现状,获得高效无毒的新型海洋防污剂,如果成功应用于生产实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