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生物技术 » 海洋生物科学

深圳市近岸海域海水及海洋生物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深圳市;近岸海域;放射性核素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20180047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3-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评价单位:
评价日期: 2014.12.04 评价证书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放射性物质对生物、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海洋直接受到核潜艇、核电站所排放的低放射性废水和由河流所携带的陆源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海洋环境中放射性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岸海域作为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区域,其环境污染特征及其演化趋势一直是环境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东临大亚湾,西濒珠江口,北与东莞市和惠州市接壤,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仅一河之隔。深圳亦是我国的三大核电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后续又建有岭澳核电站;深圳市还拥有大量核技术利用单位。所以开展深圳近岸海域海洋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对于海洋放射性水平评估,乃至评估核电站运行对周围海洋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深圳市拥有三大核电基地之一--大亚湾核电站,后续又建有岭澳核电站。近年来由于深圳近岸海域核电的快速建设,核电站会不同程度地向环境释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气体或液体;此外深圳市核技术应用产业日益发达,核医学和核工业等产生的低放射性废液废气随地表径流、大气沉降最终排入大海。近海海域虽然只占海洋总面积很小的部分,但是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环境系统,接收大量来自陆源的物质,与陆地、大气和开阔海域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其环境污染特征及其演化趋势一直是环境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且近年来关于深圳近岸海域(伶仃洋海域、深圳湾海域、大鹏湾海域及大亚湾海域)放射性水平全面调查较少,此外,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已有五年,随着西太平洋海洋环流的移动,深圳市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近岸海域海水、沉积物及水生生物放射性水平是否受到该事故的影响。所以研究深圳近岸海域放射性核素水平,这不仅对于保护人体健康,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水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填补深圳市此类数据的空白、跟踪了解福岛核事故对深圳市近岸海域辐射环境的影响,做好辐射环境保护工作。   3、研究内容: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考虑到海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本次调查共分春秋两个航次,分别于2013年9月17日-18日(秋),2014年4月14日-15日(春),在每个海区不同站位对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进行调查取样。通过系统采集深圳市近岸海域(大亚湾海域、大鹏湾海域、深圳湾海域、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样品,对其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以及226Ra、232Th、40K、137Cs和110mAg等核素的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工作有:   (1)研究分析深圳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水平;   (2)研究分析深圳近岸海域海洋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   (3)估算居民食用海产品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   (4)通过比较历史数据,评估深圳近岸海域放射性水平的现状与变化。   4、研究成果:   (1)海水中238U、232Th、226Ra、137Cs、110mAg、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7.9~22.3 Bq/m3、3.2~26.5 Bq/m3、6.9~28.6 Bq/m3、0.2~1.1 Bq/m3、0~0.6 Bq/m3、86~1262 Bq/m3、1140~8676 Bq/m3,平均值分别为13.4、13.4、18.8、0.4、0.1、430、3153Bq/m3 。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水平与中国近海其他海域相当,总体属天然本底水平。   (2)沉积物中238U、232Th、226Ra、137Cs、110mAg、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14.6~36.7Bq/kg、22.0~62.0 Bq/kg、16.8~35.0 Bq/kg、0.12~1.91 Bq/kg、<0.2~0.8 Bq/kg、207~663 Bq/kg、505~1173 Bq/kg,平均值分别为24.7、41.3、25.3、0.9、444、776 Bq/kg。与中国近海其他海域基本一致。另外,大亚湾核电站周边海域沉积物中110mAg的比活度虽略高于深圳近岸其他海域,但总体仍较低,说明核电站运行后排放的液态流出物中放射性核素在海洋底泥中并无明显沉淀、富集现象。   (3)深圳近海域海产品放射性含量和我国远海及某些其他国家地区的放射性含量相-致,远低于我国食品放射性标准的限值。深圳居民食用贝类等海产品而产生的内照射剂量为14.77 Sv a-1,远低于我国对公众个人剂量的限值,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影响。居民通过食用海产品所导致的内照射风险主要来自于天然放射性核素232Th和226Ra的贡献。   本研究全面调查分析了深圳市近岸海域枯水期和丰水期海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中232Th、226Ra、40K、137Cs、110mAg、总 、总 的放射性水平,一方面填补近10年来深圳市近岸海域此类数据的空白,为今后开展沿海环境辐射评价积累数据,另一方面对居民食用海产品所致的内辐射剂量进行了评估。从长远来看,对深圳近岸海域(珠江口东岸)开展长期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和常规化学监测是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为以后科学合理地评价核电站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供珍贵的历史数据,而且对防治海洋放射性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果名称: 深圳市近岸海域海水及海洋生物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关键词: 深圳市;近岸海域;放射性核素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海洋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名称: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3.12 至2014.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42.00 评价单位: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4.12.04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推荐单位: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20180047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放射性物质对生物、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海洋直接受到核潜艇、核电站所排放的低放射性废水和由河流所携带的陆源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海洋环境中放射性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岸海域作为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区域,其环境污染特征及其演化趋势一直是环境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东临大亚湾,西濒珠江口,北与东莞市和惠州市接壤,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仅一河之隔。深圳亦是我国的三大核电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后续又建有岭澳核电站;深圳市还拥有大量核技术利用单位。所以开展深圳近岸海域海洋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对于海洋放射性水平评估,乃至评估核电站运行对周围海洋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深圳市拥有三大核电基地之一--大亚湾核电站,后续又建有岭澳核电站。近年来由于深圳近岸海域核电的快速建设,核电站会不同程度地向环境释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气体或液体;此外深圳市核技术应用产业日益发达,核医学和核工业等产生的低放射性废液废气随地表径流、大气沉降最终排入大海。近海海域虽然只占海洋总面积很小的部分,但是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环境系统,接收大量来自陆源的物质,与陆地、大气和开阔海域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其环境污染特征及其演化趋势一直是环境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且近年来关于深圳近岸海域(伶仃洋海域、深圳湾海域、大鹏湾海域及大亚湾海域)放射性水平全面调查较少,此外,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已有五年,随着西太平洋海洋环流的移动,深圳市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近岸海域海水、沉积物及水生生物放射性水平是否受到该事故的影响。所以研究深圳近岸海域放射性核素水平,这不仅对于保护人体健康,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水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填补深圳市此类数据的空白、跟踪了解福岛核事故对深圳市近岸海域辐射环境的影响,做好辐射环境保护工作。   3、研究内容: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考虑到海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本次调查共分春秋两个航次,分别于2013年9月17日-18日(秋),2014年4月14日-15日(春),在每个海区不同站位对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进行调查取样。通过系统采集深圳市近岸海域(大亚湾海域、大鹏湾海域、深圳湾海域、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样品,对其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以及226Ra、232Th、40K、137Cs和110mAg等核素的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工作有:   (1)研究分析深圳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水平;   (2)研究分析深圳近岸海域海洋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   (3)估算居民食用海产品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   (4)通过比较历史数据,评估深圳近岸海域放射性水平的现状与变化。   4、研究成果:   (1)海水中238U、232Th、226Ra、137Cs、110mAg、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7.9~22.3 Bq/m3、3.2~26.5 Bq/m3、6.9~28.6 Bq/m3、0.2~1.1 Bq/m3、0~0.6 Bq/m3、86~1262 Bq/m3、1140~8676 Bq/m3,平均值分别为13.4、13.4、18.8、0.4、0.1、430、3153Bq/m3 。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水平与中国近海其他海域相当,总体属天然本底水平。   (2)沉积物中238U、232Th、226Ra、137Cs、110mAg、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14.6~36.7Bq/kg、22.0~62.0 Bq/kg、16.8~35.0 Bq/kg、0.12~1.91 Bq/kg、<0.2~0.8 Bq/kg、207~663 Bq/kg、505~1173 Bq/kg,平均值分别为24.7、41.3、25.3、0.9、444、776 Bq/kg。与中国近海其他海域基本一致。另外,大亚湾核电站周边海域沉积物中110mAg的比活度虽略高于深圳近岸其他海域,但总体仍较低,说明核电站运行后排放的液态流出物中放射性核素在海洋底泥中并无明显沉淀、富集现象。   (3)深圳近海域海产品放射性含量和我国远海及某些其他国家地区的放射性含量相-致,远低于我国食品放射性标准的限值。深圳居民食用贝类等海产品而产生的内照射剂量为14.77 Sv a-1,远低于我国对公众个人剂量的限值,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影响。居民通过食用海产品所导致的内照射风险主要来自于天然放射性核素232Th和226Ra的贡献。   本研究全面调查分析了深圳市近岸海域枯水期和丰水期海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中232Th、226Ra、40K、137Cs、110mAg、总 、总 的放射性水平,一方面填补近10年来深圳市近岸海域此类数据的空白,为今后开展沿海环境辐射评价积累数据,另一方面对居民食用海产品所致的内辐射剂量进行了评估。从长远来看,对深圳近岸海域(珠江口东岸)开展长期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和常规化学监测是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为以后科学合理地评价核电站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供珍贵的历史数据,而且对防治海洋放射性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联系人: 冯江平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5-15
联系人email: djkox@126.com 单位代码: 94407951
邮政编码222: 518049 联系人电话: 13530337306
单位传真: 0755-83129399 单位通讯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坳七路8号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755-33338923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深圳大学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时劲松;冯江平;刘国卿;郭键锋;刘焱;张金帆;王东;林泽华;杨颖琪;罗奇;丁敏霞;刘传友;蒋昂松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3-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