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浮游动物;图像原位采集;自动识别系统;浮游生物光学形态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3322017YY008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8-03-20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水利部 | |||
评价日期: | 2017.09.13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该项目针对我国水生态技术过于依赖传统鉴定分类手段、现有水生态监测仪器难以适应野外现场工作的现状,引进浮游动物图像原位采集自动识别系统。 本技术采用对浮游生物光学形态采集并自动识别分类的手段,可快速对200微米以上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进行图像采集、自动鉴定分类、粒经大小等 生态数据自动统计。本项目研究了不同类别水生动物图像采集的边界条件,经消化吸收,成功将该技术扩展应用到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图像采集和自动识别中;并建立了典型水源地的代表性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图谱库,实现了部分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快速识别鉴定;进一步研究建立基于浮游动物图像的淡水浮游动物生物量快速计算式;最终建立适合我国水生态监测的浮游动物图像原位采集自动识别的技术流程及运行管理方案。项目发表研究论文5篇。 项目成果分别在三峡水库和南湾水库进行了应用,可实现浮游生物优势种快速鉴定识别;自动获取水体中浮游生物粒径分布等水生态监测数据。 总之,浮游动物图像原位采集自动识别技术能快速采集和发现淡水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和优势种群结构变动规律,有助于实现水生态监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在水生态监测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成果有助于为水生态安全监测保护提出科学依据,满足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工作需要,促进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