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水产养殖

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大黄鱼;养殖技术;产业化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技术成熟度: 成熟应用阶段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新技术
成果登记号: 9352010Y0151 资源采集日期: 10-10-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技术水平: 国际领先
评价证书号: 闽科鉴准字[2010]第81号 评价单位: 宁德市科技局
评价日期: 2010.06.21 评价证书号: 闽科鉴准字[2010]第81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限国内转让 推广形式: 5;9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1、任务来源: 1991年3月,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人员首倡“创建闽东大黄鱼养殖支柱产业”;1991年4月,福建省水产厅给该站下达了以加快生长速度为重点的“大黄鱼养殖技术开发研究”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研究了大黄鱼生态习性、摄食行为与饲料营养等养殖生物学,突破了池塘与网箱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养殖技术;研究了大黄鱼一年两熟性发育特征和桡足类生态学与规模化育苗饵料开发技术,突破了多季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以及环境监测、病害防治等大黄鱼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初步构建了其产业技术保障体系。还研究了细胞工程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为大黄鱼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3、性能指标: ①1991~1992年获当年培育平均60.6g/尾鱼种、翌年获平均332.5g/尾商品鱼;鱼种经池塘7个月的养成,平均成活率90.6%、商品规格419.1g/尾、单产282.6kg/亩。 ②1993年起开发桡足类为规模育苗饵料;1994年育平均全长30.4mm早春苗50.9万尾,缩短了商品鱼养殖周期;1995年育全长18~30mm秋苗51.5万尾;1996年育全长35mm的夏苗10.25万尾。 ③1996~2000年采捕野生及优选养殖大黄鱼为亲鱼,选育优质鱼苗2000多万尾,提高子代生长速度约21.7%及抗病力。 ④1996~2000年大黄鱼开展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以合理布局和以防为主的病害防治等示范养殖网箱100个,9个月平均鱼重0.418kg/尾、单产28.7kg/m2、成活率83.1%;以室内低密度育苗—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池塘养成等配套组装成大黄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池塘2030亩,亩产324.8kg。 ⑤1996~2000年研究了大黄鱼寄生虫性和细菌性等10多种常见病敌害及流行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与药物。 ⑥2001~2005年建立了大黄鱼雌核发育诱导技术,培育优良的雌核发育品系;查明了其性别决定遗传型为XX♀-XY♂型。并利用转性技术培育生理型雄鱼,与雌鱼杂交,培育出全雌大黄鱼苗。示范养殖2龄鱼均重556.7g,雌性率96.7%,比对照组增重31.7%,存活率提高13.3%。该技术为国内首创,居国际先进水平。 ⑦2001~2006年先后起草大黄鱼省地方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4项;2006~2008年在宁德市蕉城区示范“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单产从22千克/㎡提高到31千克/㎡,大黄鱼达无公害食品标准。 ⑧2005~2008年采用多项生物技术获得了46个大黄鱼免疫相关的基因片段。克隆了多个大黄鱼副溶血弧菌诱导差异表达基因或EST。为大黄鱼抗病良种的选育、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分子基础。 ⑨2007~2008年以养殖选育系鱼种在网箱养9个月,平均体重503.0g、成活率92.66%,比对照组增重15.69%、成活率提高11.99%;以养殖选育系鱼苗培育当年鱼种均重111.2g、成活率68.43%,生长速度比对照组高17.18%、成活率高11.37%。 ⑩2001年至今,构建了包括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化、品牌与质量安全、原良种繁育、养殖病害防治、环境监测与产品检测、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等内容的大黄鱼养殖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本研究有关的大黄鱼养殖技术均为国内外首创,其他类似研究均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完善的或应用,故本项目成果具原创性。 5、成果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①研究了大黄鱼养殖生物学,解决了网箱和池塘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养殖关键技术。 ②实现大黄鱼多季育苗。 ③规模开发桡足类用于大黄鱼与其他海水鱼类育苗。 ④以野生与优选养殖亲鱼选育种质优良的苗种。 ⑤实施网箱合理布局、以防为主的防治病害、饲料科学投喂、养殖环境监测等大黄鱼网箱健康养殖综合技术。 ⑥起草标准并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 ⑦率先在项目区实现了大黄鱼养殖产业化。 ⑧构建了大黄鱼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6、作用意义: 保护了濒临枯竭大黄鱼资源,并使其成为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类与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在我国形成了年产7万吨,直接产值30亿元、累计200多亿元的大黄鱼产业,带动了诸多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大量人员就业,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巨大。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①闽东港湾是闽粤东族大黄鱼的故乡,适其生长。既无北面浙江省无法越冬而批量死亡问题;也无南面闽南和广东、台湾等省的温、盐高而致多病、难养等问题。应强化政府管理和行业协会自律,规范业者的养殖与市场行为,充分发挥闽东养殖大黄鱼的地方优势。 ②经选育的大黄鱼生长速度比目前普通育苗户的近亲繁殖与高密度育的苗种明显加快。实施原良种繁育将明显提高大黄鱼养殖的经济效益。 ③现因网箱布局过密,鱼病频发与供氧不足而影响生长或批量死亡,养成成活率低;而布局合理的网箱,单产可提高数倍。减少网箱布局密度,可提高单产与总产,降低成本,达到低耗、减排,高产、高效。

成果名称: 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关键词: 大黄鱼;养殖技术;产业化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一级分类名称: 水产养殖
二级分类名称: 水产养殖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1991.03 至2008.03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新技术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技术成熟度: 成熟应用阶段 技术水平: 国际领先
研究形式: 其他 学科分类1: 240.20
单位名称: 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学科分类2: /
中图分类号1: S965.322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农业
中图分类号2: / 课题来源: 部门基金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 课题立项编号: 98-01-06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750 评价单位: 宁德市科技局
评价形式: 鉴定 应用状态: 稳定应用
评价日期: 2010.06.21 转让范围: 限国内转让
评价证书号: 闽科鉴准字[2010]第81号 推荐单位: 福建省宁德市科学技术局
推广形式: 5;9 成果登记号: 9352010Y0151
成果简介:

1、任务来源: 1991年3月,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人员首倡“创建闽东大黄鱼养殖支柱产业”;1991年4月,福建省水产厅给该站下达了以加快生长速度为重点的“大黄鱼养殖技术开发研究”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研究了大黄鱼生态习性、摄食行为与饲料营养等养殖生物学,突破了池塘与网箱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养殖技术;研究了大黄鱼一年两熟性发育特征和桡足类生态学与规模化育苗饵料开发技术,突破了多季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以及环境监测、病害防治等大黄鱼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初步构建了其产业技术保障体系。还研究了细胞工程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为大黄鱼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3、性能指标: ①1991~1992年获当年培育平均60.6g/尾鱼种、翌年获平均332.5g/尾商品鱼;鱼种经池塘7个月的养成,平均成活率90.6%、商品规格419.1g/尾、单产282.6kg/亩。 ②1993年起开发桡足类为规模育苗饵料;1994年育平均全长30.4mm早春苗50.9万尾,缩短了商品鱼养殖周期;1995年育全长18~30mm秋苗51.5万尾;1996年育全长35mm的夏苗10.25万尾。 ③1996~2000年采捕野生及优选养殖大黄鱼为亲鱼,选育优质鱼苗2000多万尾,提高子代生长速度约21.7%及抗病力。 ④1996~2000年大黄鱼开展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以合理布局和以防为主的病害防治等示范养殖网箱100个,9个月平均鱼重0.418kg/尾、单产28.7kg/m2、成活率83.1%;以室内低密度育苗—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池塘养成等配套组装成大黄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池塘2030亩,亩产324.8kg。 ⑤1996~2000年研究了大黄鱼寄生虫性和细菌性等10多种常见病敌害及流行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与药物。 ⑥2001~2005年建立了大黄鱼雌核发育诱导技术,培育优良的雌核发育品系;查明了其性别决定遗传型为XX♀-XY♂型。并利用转性技术培育生理型雄鱼,与雌鱼杂交,培育出全雌大黄鱼苗。示范养殖2龄鱼均重556.7g,雌性率96.7%,比对照组增重31.7%,存活率提高13.3%。该技术为国内首创,居国际先进水平。 ⑦2001~2006年先后起草大黄鱼省地方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4项;2006~2008年在宁德市蕉城区示范“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单产从22千克/㎡提高到31千克/㎡,大黄鱼达无公害食品标准。 ⑧2005~2008年采用多项生物技术获得了46个大黄鱼免疫相关的基因片段。克隆了多个大黄鱼副溶血弧菌诱导差异表达基因或EST。为大黄鱼抗病良种的选育、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分子基础。 ⑨2007~2008年以养殖选育系鱼种在网箱养9个月,平均体重503.0g、成活率92.66%,比对照组增重15.69%、成活率提高11.99%;以养殖选育系鱼苗培育当年鱼种均重111.2g、成活率68.43%,生长速度比对照组高17.18%、成活率高11.37%。 ⑩2001年至今,构建了包括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化、品牌与质量安全、原良种繁育、养殖病害防治、环境监测与产品检测、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等内容的大黄鱼养殖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本研究有关的大黄鱼养殖技术均为国内外首创,其他类似研究均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完善的或应用,故本项目成果具原创性。 5、成果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①研究了大黄鱼养殖生物学,解决了网箱和池塘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养殖关键技术。 ②实现大黄鱼多季育苗。 ③规模开发桡足类用于大黄鱼与其他海水鱼类育苗。 ④以野生与优选养殖亲鱼选育种质优良的苗种。 ⑤实施网箱合理布局、以防为主的防治病害、饲料科学投喂、养殖环境监测等大黄鱼网箱健康养殖综合技术。 ⑥起草标准并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 ⑦率先在项目区实现了大黄鱼养殖产业化。 ⑧构建了大黄鱼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6、作用意义: 保护了濒临枯竭大黄鱼资源,并使其成为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类与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在我国形成了年产7万吨,直接产值30亿元、累计200多亿元的大黄鱼产业,带动了诸多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大量人员就业,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巨大。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①闽东港湾是闽粤东族大黄鱼的故乡,适其生长。既无北面浙江省无法越冬而批量死亡问题;也无南面闽南和广东、台湾等省的温、盐高而致多病、难养等问题。应强化政府管理和行业协会自律,规范业者的养殖与市场行为,充分发挥闽东养殖大黄鱼的地方优势。 ②经选育的大黄鱼生长速度比目前普通育苗户的近亲繁殖与高密度育的苗种明显加快。实施原良种繁育将明显提高大黄鱼养殖的经济效益。 ③现因网箱布局过密,鱼病频发与供氧不足而影响生长或批量死亡,养成成活率低;而布局合理的网箱,单产可提高数倍。减少网箱布局密度,可提高单产与总产,降低成本,达到低耗、减排,高产、高效。

联系人: / 成果登记日期: 10-6-23
联系人email: ljf3697@126.com 单位代码: 93500577
邮政编码222: 352100 联系人电话: 13905936391
单位传真: 0593-2078298 单位通讯地址: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南际路60号
单位所在省市: 福建省 单位电话: 0593-2828155;2078298;2595120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其他
合作完成单位: 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场;宁德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宁德市大黄鱼协会;霞浦县科学技术局;宁德市蕉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宁德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0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刘家富;谢芳靖;刘招坤;郑尧兰;林永添;周胜利;陈慧;韩承义;李雅璀;苏仰源;郑钦华;薛学忠;汪长友 资源采集日期: 10-10-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