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水产养殖

一种捕捞池塘枝角类的装置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枝角类;捕捞;池塘;增氧机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201815151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评价单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
评价日期: 2018.01.23 评价证书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枝角类,俗称为“鱼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abchiopoda),枝角目(Cladocera),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半咸水中。枝角类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是许多水生甲壳类动物、水产经济鱼类鱼苗培育阶段优质的天然饵料。池塘培育枝角类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常规的捕捞方法是人工持手抄网捞取,由于枝角类在池塘分散活动,单位水体的枝角类密度不大,手抄网的网口面积小,捕捞操作费时费工。因此需要一种捕捞池塘枝角类的装置,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装置的技术原理:主要是利用水车式增氧机促使塘水向装置的尾箱方向流动,枝角类随水流经网身到达尾箱,在尾箱捞取,从而提高池塘中枝角类的捕获率。设备性能指标:设备关键结构包括水车式增氧机、网架、网身和尾网箱,网架呈四方形,网身呈一头大一头小且两端不封闭的锥形,大端的网身与网架规格一致并固定在网架上,网架底部要接池塘底泥面;小端的网身与尾网箱连通,尾网箱固定在尾网箱架;水车式增氧机安装在网架一端的池塘内;网架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呈八字形的网翼,呈八字形的网翼向增氧机端打开。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装置捕捞枝角类操作非常方便,由水车式增氧机促使塘水向尾箱方向流动,枝角类随水流经网身到达尾箱,在尾箱捞取,从而提高池塘中枝角类的捕获率。一个人即能操作完成枝角类捕捞工作,捕捞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捕捞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成本。本发明的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约50倍以上;此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实用性高,适于广泛推广。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研发团队具有多年的苗种培育经验,对枝角类的培育和捕捞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一种捕捞池塘枝角类的装置”的专利设备,并根据实际问题对装置进行了多次调试。根据近期的应用测试,采用装置运输活鱼,一口8亩的池塘,1人作业,每小时平均捕获技角类湿重100~200kg,是常规抄网捕捞的2~3倍,显著降低了捕捞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成本,从而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装置技术适用于淡水养殖领域。装置技术成果安全可靠。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装置目前已在南宁市、贵港市等多个市县应用,后期将逐步向其他市县进行推广。   6.历年获奖情况:装置目前未获得奖励。
成果名称: 一种捕捞池塘枝角类的装置 关键词: 枝角类;捕捞;池塘;增氧机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水产养殖
二级分类名称: 水产捕捞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7.01 至2017.07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3.00 评价单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8.01.23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推荐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201815151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枝角类,俗称为“鱼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abchiopoda),枝角目(Cladocera),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半咸水中。枝角类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是许多水生甲壳类动物、水产经济鱼类鱼苗培育阶段优质的天然饵料。池塘培育枝角类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常规的捕捞方法是人工持手抄网捞取,由于枝角类在池塘分散活动,单位水体的枝角类密度不大,手抄网的网口面积小,捕捞操作费时费工。因此需要一种捕捞池塘枝角类的装置,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装置的技术原理:主要是利用水车式增氧机促使塘水向装置的尾箱方向流动,枝角类随水流经网身到达尾箱,在尾箱捞取,从而提高池塘中枝角类的捕获率。设备性能指标:设备关键结构包括水车式增氧机、网架、网身和尾网箱,网架呈四方形,网身呈一头大一头小且两端不封闭的锥形,大端的网身与网架规格一致并固定在网架上,网架底部要接池塘底泥面;小端的网身与尾网箱连通,尾网箱固定在尾网箱架;水车式增氧机安装在网架一端的池塘内;网架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呈八字形的网翼,呈八字形的网翼向增氧机端打开。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装置捕捞枝角类操作非常方便,由水车式增氧机促使塘水向尾箱方向流动,枝角类随水流经网身到达尾箱,在尾箱捞取,从而提高池塘中枝角类的捕获率。一个人即能操作完成枝角类捕捞工作,捕捞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捕捞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成本。本发明的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约50倍以上;此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实用性高,适于广泛推广。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研发团队具有多年的苗种培育经验,对枝角类的培育和捕捞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一种捕捞池塘枝角类的装置”的专利设备,并根据实际问题对装置进行了多次调试。根据近期的应用测试,采用装置运输活鱼,一口8亩的池塘,1人作业,每小时平均捕获技角类湿重100~200kg,是常规抄网捕捞的2~3倍,显著降低了捕捞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成本,从而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装置技术适用于淡水养殖领域。装置技术成果安全可靠。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装置目前已在南宁市、贵港市等多个市县应用,后期将逐步向其他市县进行推广。   6.历年获奖情况:装置目前未获得奖励。
联系人: 张盛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7-05
联系人email: zxkyk2015@126.com 单位代码: 94502974
邮政编码222: 530031 联系人电话: 0771-4922161
单位传真: 0771-4922169 单位通讯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白沙大道30号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771-4922161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甘习军;叶香尘;张盛;吕业坚;滕忠作;黄健;林岗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