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桑断梢病防控;病原菌繁殖规律;田间消毒;加强田间管理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814154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来宾市农业科学院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来宾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 |||
评价日期: | 2017.11.28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依据来宾市科技局来科字[2013]47号文下达的来宾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展计划项目《桑枝枯菌核病防控技术试验与推广》(后更改名称为《桑断梢病防控技术试验与推广》)。合同编号:来科产134707。项目针对来宾市桑树大面积暴发桑断梢病为害,造成大量的减产,而又没能采取有效的防控方法,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的情况下,进行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二、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一)技术原理 1.技术原理:一是从植物生理学上入手,引进筛选具有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二是结合桑断梢病病原菌繁殖规律(桑椹小粒型菌核病与桑断梢病病原菌是同类,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发生导致桑断梢病的为害),抓住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时间来防控桑断梢病;三是根据物理方法杀灭病原菌的条件,如红外线、紫外线照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病原菌死亡率越高,选择调整冬伐条时间延长桑园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来杀灭病原菌。 2.技术路线:(1)引进抗病品种:通过引进桑“特优2号”、农桑系列的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2)改进冬伐技术、采用田间消毒和加强田间管理:对患病老桑园的冬伐时间进行调整,提早冬伐,以利于增加长日光晒消毒,加强桑园水肥管理,利用化学消毒方法对桑园进行消毒;(3)药物防治:通过引进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筛选最佳用药防治时期。 (二)性能指标 1、技术指标 试验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桑断梢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达到区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2、主要经济指标 建立试验园5亩,示范基地100亩。最大限度降低桑叶因病损失量,确保亩桑产叶量达3000公斤以上。配套家蚕高产稳产饲养技术,使亩桑鲜茧产量达140公斤以上。面上推广达10000亩,亩桑平均桑叶产量达2200公斤,总鲜茧产量1280吨,按鲜茧价格36元/公斤计,产值达4320万元,新增产值240万元,增产5.88%。 (二)达到的性能指标 1.技术指标完成情况:通过研究,明确了桑断梢病防控技术两种方法,方法一:在原有的桑树品种上防控方法:在桑树冬伐时,提前冬伐,即在当年11月上旬家蚕饲养结束时,采用根刈法进行伐条。分别在开花盛期和开花后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各施药1次。方法二:新种植的桑园,选种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较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有特优2号实生桑、农桑14号嫁接桑(农桑14号为接穗,桂桑优系列杂交桑为砧木)。 2.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在忻城县红渡镇西江村建立试验园13.8亩。在红渡镇建立示范基地面积共109.8亩。平均亩桑产叶量3080.65公斤,完成任务(3000公斤)102.69%;平均亩桑鲜茧产量145.24公斤,完成任务(140公斤)的103.74%。面上推广应用累计为43.87万亩,鲜茧产量累计5.76万吨,新增产值3.35亿元。 三、技术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一)创新点 1.在老桑园中的桑断梢病防治上,采用提前冬伐时间,即在当年11月上旬蚕作结束时采用根刈法进行桑树冬伐,改善桑园的光照条件,进行桑断梢病防控。结合药物防治,选准用药时间,选在桑花期,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桑断梢病。防控效率达92%以上。 2.在新建桑园上,引进筛选抗病性能较强的桑树品种,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抗桑断梢病较强的品种为桑特优2号实生桑、农桑14号嫁接桑(农桑14号为接穗,桂桑优系列杂交桑为砧木)。 (二)先进性:经科查新,除本单位外,国内没有相关的公开文献报道。 四、技术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课题通过引进筛选抗病品种、改进桑枝冬伐技术、选准用药防治时间等技术措施,有效地防控了桑断梢病的为害,总结出桑断梢病防控技术措施,对大面积控制桑断梢病为害、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技术成果适用范围广,可以指导桑树生产管理,是一项针对桑园建设生产安全、适用的技术,可操作性强、适用性广,不需要附加任何特殊条件,便可以推广应用到桑园管理上,应用前景广阔。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技术成果,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投资成本较少,平均每亩桑园使用甲基托布津200克,费用支出为24.4元。提前冬伐时间,不需要增加劳动成本。因此,本项目成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现已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应用面积达43.87万亩。对一些新桑园,桑树还没有开花结果,难以把握开花期用药时间。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利用春季桑树长出3-5片叶开始喷药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对于提前冬伐,翌年桑树提早发芽,如果遇上倒春寒时,桑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桑叶变黄。但是,经过气温回升后,及时补追速效肥,如喷用叶面肥等方法,可以得到解决,确保桑叶产量。 六、历年获奖情况 本项目未参加过任何评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