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原种繁育;桑蚕;广西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713363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 |||
评价日期: | 2017.09.07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桑蚕原种繁育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以下简称:“课题”)为2016年度国家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由自治区工信委和财政厅管理,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实施。 课题以提高桑蚕原种质量和做好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为主要研究目标,开展以桑园害虫生物防治和桑叶冷藏保鲜及集中配送为主的饲料桑叶保障供应技术研究应用、实施以蚕种智能催青、温湿度控制和发蛾调节为主的原种繁育重点环节精准控制技术研究。通过课题的实施,形成了1套太阳能诱虫灯进行桑园害虫防治的生物防治技术;设计改进桑叶消毒清洗机生产线1条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探索形成1套桑叶冷藏保鲜技术,形成了原种繁育优质洁净饲料桑叶保障供应技术。加强对原种繁育小蚕共育、湿度控制、发蛾调节的精准控制;构建国内首创的“广西智能蚕桑种养物联网信息系统”,搭建了“种桑—养蚕”的物联网信息系统,为科学种养和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桑蚕原种繁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此外,项目通过购置太阳能诱虫灯、空调、人工气候箱、小蚕切叶机等仪器设备,改造原种专用蚕种催青室2间,改造桑叶贮藏室800㎡,改进了原种繁育设施设备条件。 通过课题实施,2016年,原种生产量为16.94万张,原种合格率同比提高17.76个百分点,达到预期的目标。课题形成的科技成果对提高全区蚕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题实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实际总投资151.33万元,其中国家茧丝绸专项经费支出6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支出91.3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