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畜牧、动物医学

柞蚕超级杂交种创制及蚕场高效利用技术集成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柞蚕;超级杂交种;蚕场;高效利用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2018327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3-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吉科验字[2018]第0787号 评价单位: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18.06.28 评价证书号: 吉科验字[2018]第0787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为2013年下达的吉林省科技引导计划(科技扶贫项目)任务,项目编号: 20130419005CB,项目经费10万元。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示范“柞蚕超级杂交种高效创制技术”,中试转化适合我国北方不同地域生产的L7698H、早熟2号、黑蛾等各具特色的柞蚕新品种及优良杂交组合;开展自然林生态蚕场建设及轻简化养蚕技术研究;利用更新枝材及黑木耳新品种C3,示范柞蚕与食用菌高效安全套作技术。完成了如下性能指标:   (1)开展了柞蚕超级杂交种创制研究与示范,全茧量平均12.0g,增产增丝17.9%,种茧合格率95.2%,微粒子病率0.2%-0.7%;黑木耳单产50g/袋。   (2)年均提供保育母种280.6千粒,母种14.67万公斤,菌种4010支,实现项目总产值3078.2万元。   (3)为27500户蚕农提供优质种源,利用更新柞树栽培黑木耳240.6万袋,年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9167人,户均增收10100元,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4)制定地方标准3项,发表论文1篇。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对影响其繁殖、发育因素和规律的研究,创造协调有利的繁殖发育条件;重视蚕种及种级的作用,改进柞蚕良种繁育程序,创制单交种10个、双交种5个、超级杂交种(综合杂交种))4个,解决了蚕场更新及高值化利用难题,发明了柞蚕一代杂交种“31315”创制方法,一次配制连续三代使用一代杂交种持续增产15%以上。   4、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开展了柞蚕超级杂交种创制研究与示范。针对吉林省柞蚕蚕场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等区域特点,进行强健、丰产、抗逆型柞蚕实用新品种选育; 开展柞蚕良种繁育配套技术研究,示范“柞蚕超级杂交种高效创制技术”,中试转化适合我国北方不同地域生产的L7698H、早熟2号、黑蛾、吉青、选大4号、吉柞889、永青等各具特色的柞蚕新品种及优良杂交组合;发明了柞蚕一代杂交种“31315”创制方法,一次配制连续三代使用一代杂交种持续增产15%以上,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开展了蚕场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实施柞林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柞蚕场建设技术集成,制定了地方标准《柞蚕生态园建设技术规范》,并在安图、敦化、柳河、东辽等现市进行试验示范。通过自然柞林生态蚕场建设调查与试验,探索、示范利用蚕场更薪柞树栽培食用菌技术,开展“林-蚕-菌-药”兼营试验示范,在取得蚕场加倍增值的同时,破解了困扰蚕民蚕场更新的难题。
成果名称: 柞蚕超级杂交种创制及蚕场高效利用技术集成 关键词: 柞蚕;超级杂交种;蚕场;高效利用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畜牧、动物医学
二级分类名称: 蚕、桑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3.01 至2015.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20130419005CB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10.00 评价单位: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8.06.28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吉科验字[2018]第0787号 推荐单位: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2018327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为2013年下达的吉林省科技引导计划(科技扶贫项目)任务,项目编号: 20130419005CB,项目经费10万元。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示范“柞蚕超级杂交种高效创制技术”,中试转化适合我国北方不同地域生产的L7698H、早熟2号、黑蛾等各具特色的柞蚕新品种及优良杂交组合;开展自然林生态蚕场建设及轻简化养蚕技术研究;利用更新枝材及黑木耳新品种C3,示范柞蚕与食用菌高效安全套作技术。完成了如下性能指标:   (1)开展了柞蚕超级杂交种创制研究与示范,全茧量平均12.0g,增产增丝17.9%,种茧合格率95.2%,微粒子病率0.2%-0.7%;黑木耳单产50g/袋。   (2)年均提供保育母种280.6千粒,母种14.67万公斤,菌种4010支,实现项目总产值3078.2万元。   (3)为27500户蚕农提供优质种源,利用更新柞树栽培黑木耳240.6万袋,年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9167人,户均增收10100元,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4)制定地方标准3项,发表论文1篇。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对影响其繁殖、发育因素和规律的研究,创造协调有利的繁殖发育条件;重视蚕种及种级的作用,改进柞蚕良种繁育程序,创制单交种10个、双交种5个、超级杂交种(综合杂交种))4个,解决了蚕场更新及高值化利用难题,发明了柞蚕一代杂交种“31315”创制方法,一次配制连续三代使用一代杂交种持续增产15%以上。   4、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开展了柞蚕超级杂交种创制研究与示范。针对吉林省柞蚕蚕场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等区域特点,进行强健、丰产、抗逆型柞蚕实用新品种选育; 开展柞蚕良种繁育配套技术研究,示范“柞蚕超级杂交种高效创制技术”,中试转化适合我国北方不同地域生产的L7698H、早熟2号、黑蛾、吉青、选大4号、吉柞889、永青等各具特色的柞蚕新品种及优良杂交组合;发明了柞蚕一代杂交种“31315”创制方法,一次配制连续三代使用一代杂交种持续增产15%以上,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开展了蚕场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实施柞林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柞蚕场建设技术集成,制定了地方标准《柞蚕生态园建设技术规范》,并在安图、敦化、柳河、东辽等现市进行试验示范。通过自然柞林生态蚕场建设调查与试验,探索、示范利用蚕场更薪柞树栽培食用菌技术,开展“林-蚕-菌-药”兼营试验示范,在取得蚕场加倍增值的同时,破解了困扰蚕民蚕场更新的难题。
联系人: 刘隽彦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8-10
联系人email: jlcykjk@163.com 单位代码: 92200319
邮政编码222: 132200 联系人电话: 0432-64811520
单位传真: 0432-64811500 单位通讯地址: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南路399号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432-64811500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李金志;朱兴友;陈丹;陈应明;薛镇海;谭照成;杨宜林;邱志学;薛强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3-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