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畜牧、动物医学

华南虎繁育及种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华南虎;遗传多样性;繁育;种群优化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9352018J0036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3-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龙科农社[2017]37号 评价单位: 龙岩市科技局
评价日期: 2017.07.24 评价证书号: 龙科农社[2017]37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是由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共同承担的龙岩市县域(产业)重大科技项目,项目名称:“华南虎繁育及种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1LY17,资助经费30万元。   华南虎繁育技术在上海、苏州、梅花山等华南虎饲养管理单位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但长期以来,性行为失调、繁殖技能退化、幼仔成活率低等严重制约种群发展,历年来,进入繁殖年龄的成年个体,能够参与繁殖配对,并产下幼仔的个体仅占其中的50%左右;幼仔死亡率高达50-60%,而1周龄内和40-50天内占70-80%。   本项目利用梅花山现有的华南虎种群和新引入的优良基因个体,在自然生境下进行繁育关键技术研究(通过调节华南虎的性行为来提高繁殖机能和提高幼仔成活率技术研究),攻克繁殖关键问题,然后对种群个体进行行为和生理、心理干预,优化种群结构,提高种群质量,进而达到复壮华南虎种群的目的。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实施后,将建立一定数量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华南虎种群,有利于改善现有圈养华南虎的种群状况,增加华南虎遗传多样性,推动华南虎的基因保存工作,为下一步华南虎的野化和野化放归试验奠定种群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本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可应用到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散放繁育和半野化研究中,促进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发展。   3、主要论点与论据   一直以来整个华南虎圈养种群增长缓慢,雄多雌少,年龄结构不合理,而且受近亲繁殖等因素影响,遗传多样性丢失迅速,繁殖率低等都严重制约了种群的发展;在繁殖方面主要表现为性行为失常、不配不育、繁殖机能退化、幼仔死亡率高等。   由于长期笼养,华南虎的许多行为习性改变甚至完全消失,如习惯性偏食、惧怕活物或视活物为玩物、猎食动作笨拙、猎食技能低下等。鉴于野生华南虎的生存现状以及动物园人工饲养种群的严峻局势,要依靠其野外种群自身繁衍复壮扩大种群数量,已难做到。   在食物中添加纤维物质,有利用促进华南虎机体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华南虎繁殖机能。   通过华南虎的疾病调查,提出改善华南虎体能和疾病防控措施,有利于增加华南虎繁殖年限和性能。   4、创见与创新   利用现有的圈养小种群,攻克繁育技术,以及解决繁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扩大华南虎种群数量,并通过一定丰容、疾病筛查、遗传分析、食物调整等技术和措施,优化种群结构,提高种群质量,尽可能多地保存遗传多样性,进而解决复壮华南虎种群所需的关键问题。   5、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开展与国内外动物园和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野生动物保护技术合作与经验交流。   本项目是拯救华南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项目的实施,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保护华南虎的宣传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推动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工作进程,带动其它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闽西乃至整个福建省的知名度,扩大交流,改善投资环境,有着显著的意义,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存在的问题   1)丰容仅局限于较小的笼舍及散放空间,对动物行为矫正的影响有局限性。   2)比较试验发现在原野式生境中,华南虎繁殖过程利用洞穴或天然隐蔽地对产仔及提高幼虎存活率有一定影响,但研究未作深入。
成果名称: 华南虎繁育及种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关键词: 华南虎;遗传多样性;繁育;种群优化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畜牧、动物医学
二级分类名称: 野生动物驯养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1.01 至2016.03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2011LY17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570.00 评价单位: 龙岩市科技局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7.07.24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龙科农社[2017]37号 推荐单位: 龙岩市科技局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9352018J0036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是由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共同承担的龙岩市县域(产业)重大科技项目,项目名称:“华南虎繁育及种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1LY17,资助经费30万元。   华南虎繁育技术在上海、苏州、梅花山等华南虎饲养管理单位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但长期以来,性行为失调、繁殖技能退化、幼仔成活率低等严重制约种群发展,历年来,进入繁殖年龄的成年个体,能够参与繁殖配对,并产下幼仔的个体仅占其中的50%左右;幼仔死亡率高达50-60%,而1周龄内和40-50天内占70-80%。   本项目利用梅花山现有的华南虎种群和新引入的优良基因个体,在自然生境下进行繁育关键技术研究(通过调节华南虎的性行为来提高繁殖机能和提高幼仔成活率技术研究),攻克繁殖关键问题,然后对种群个体进行行为和生理、心理干预,优化种群结构,提高种群质量,进而达到复壮华南虎种群的目的。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实施后,将建立一定数量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华南虎种群,有利于改善现有圈养华南虎的种群状况,增加华南虎遗传多样性,推动华南虎的基因保存工作,为下一步华南虎的野化和野化放归试验奠定种群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本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可应用到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散放繁育和半野化研究中,促进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发展。   3、主要论点与论据   一直以来整个华南虎圈养种群增长缓慢,雄多雌少,年龄结构不合理,而且受近亲繁殖等因素影响,遗传多样性丢失迅速,繁殖率低等都严重制约了种群的发展;在繁殖方面主要表现为性行为失常、不配不育、繁殖机能退化、幼仔死亡率高等。   由于长期笼养,华南虎的许多行为习性改变甚至完全消失,如习惯性偏食、惧怕活物或视活物为玩物、猎食动作笨拙、猎食技能低下等。鉴于野生华南虎的生存现状以及动物园人工饲养种群的严峻局势,要依靠其野外种群自身繁衍复壮扩大种群数量,已难做到。   在食物中添加纤维物质,有利用促进华南虎机体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华南虎繁殖机能。   通过华南虎的疾病调查,提出改善华南虎体能和疾病防控措施,有利于增加华南虎繁殖年限和性能。   4、创见与创新   利用现有的圈养小种群,攻克繁育技术,以及解决繁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扩大华南虎种群数量,并通过一定丰容、疾病筛查、遗传分析、食物调整等技术和措施,优化种群结构,提高种群质量,尽可能多地保存遗传多样性,进而解决复壮华南虎种群所需的关键问题。   5、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开展与国内外动物园和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野生动物保护技术合作与经验交流。   本项目是拯救华南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项目的实施,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保护华南虎的宣传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推动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工作进程,带动其它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闽西乃至整个福建省的知名度,扩大交流,改善投资环境,有着显著的意义,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存在的问题   1)丰容仅局限于较小的笼舍及散放空间,对动物行为矫正的影响有局限性。   2)比较试验发现在原野式生境中,华南虎繁殖过程利用洞穴或天然隐蔽地对产仔及提高幼虎存活率有一定影响,但研究未作深入。
联系人: 傅文源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8-27
联系人email: mhsfwy@163.com 单位代码: 93501751
邮政编码222: 364201 联系人电话: 15880678948
单位传真: 0597-3642581 单位通讯地址: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597-3601598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傅文源;徐艳春;林开雄;罗红星;杨淑慧;林锡潘;兰作闽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3-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